他在断崖练了十年内力,已有小成,体现之一就是耳聪目明,更因这些年间大量服用地河怪鱼,身体机能异于常人。其实红灵儿他们的交手快捷无比,可李楚眼中似是慢了不少,这种感觉他以为本应如此也没有向外人诉说。现在仔细回想他们每一回合攻防的招式,尤其是红灵儿与那个捕头之间的比斗,就像二人又一次在眼前演示一般。
李楚渐渐目中空洞,完全被这些画面吸引,神思更是专注在每一个动作上,这安静的广场无人打扰,反倒成为他静心思考的最佳环境。
“红灵儿那一鞭,如果那捕头将刀竖挡之后不是举刀直砍,而是斜长挑刺,怕是红灵儿收鞭不及,定能伤其左肩!”
“若这样一来,红灵儿就不能不妨,要想破此招,红灵儿就须左移半步,恰好可以利用鞭梢余势,击对方后脑,让对手不得不防!”
一副一副画面掠过脑中,都被李楚放慢了重新演练,更是将自己化作其中一人,去化解对方攻势。他全是无心之举,更是不知对方刀法或鞭法套路,完全是出自自己的本能去推演攻防。
在众人眼中,刀就是刀,鞭就是鞭。可在什么兵器功法都没接触过,甚至兵器也没见过几样,如同一张白纸的李楚这里,刀不但是刀,还可以是剑,还可以是叉,又或者是鞭,并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所以才有了在他推演中许多全不是刀法的变招。
如果一个名门子弟走进李楚的脑中,看到李楚的推演,一定会笑掉大牙,笑他根本就是一个习武的门外汉。因为刀之所以为刀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其形式的限制,所以才有如此多种类的兵器,和更多对应的功法。
这些兵器的演化往往是为了适应某一种极限的功法,从而被创造和改进,又或者,在有了兵器之后,再创造出与之匹配可以发挥其威力的功法。往往是一些大能之辈创造,而他们在创造前因多年的武功根基,早已适应了兵器与功法,一直也无法走出兵器与功法形成的限制,即便能够创造出功法,也是在之前功法之上的一种完善或放大。这些大能之辈随着武功的提升,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可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就像一做大山屏障,想做出改变想突破也已经为时已晚。
只有凤毛麟角的超能之人,才可以突破局限,自创神功,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在任何时代都是天骄之辈,更是后人仰慕的传奇。可想而知这种思维局限的突破有多困难。上乘武学总有这样一个观点,叫人先要忘记之前所学,最终才能大成,也是这个道理。
可李楚自幼只修习真气内力,从未正式接触某一种兵器和功法,虽然有一根古怪的木精,但也只是平时拿在手里当个棒槌比划,不成套路。所以在他的推演中,没有局限,刀也可以刺挑削点,剑也可以劈砍拦扎,鞭梢可以当作拳头,钢叉可以替成手掌,这就让他在攻防的推演中极为灵活,甚至一刀劈来,鞭化剑,剑化掌,掌化拳,拳化指都想出了数种化解的方法,在攻击中更是融入自己灵活的脚步和敏捷的身手,一招之后可以化出十招变招,十招之后更有数着后招,可谓游刃有余。这也只是其一。
这也正是没有功法兵刃局限的最大妙用。其实按常理,一种武功很难突破固有的局限,因为即便思维想到,但是身法却跟不上,若一把刀人人都可以当剑来用当鞭来用,那天下也就没有那么多种类的武器。但李楚与众不同,他的身体机能远超常人,所以在他使来,往往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动作或是速度他都可以轻松做到。这是其二。
自古那些绝世高手无剑胜有剑,万物皆可为兵刃,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功力与身体已经达到了突破,对兵刃的掌控超出了兵刃自身的限制,从而才能做到。
就连李楚自己都不知道,就在自己这无聊的推演中,自己竟已经触摸到了武学中的上乘的境界。这种境界若化成语言由李楚描述,他是万万不能,就算可以描述出来,在大部分武林中人的眼中也是天方夜谭贻笑大方,可若真是大能之辈听到一定会将李楚奉为天人,此子不可限量。
不过也仅仅是触摸那种仰慕的境界罢了,思维模拟得到,但真落实在手上又是另一番境况。此时的李楚完全乐在其中,也没有在意其他的事情。但潜移默化中,他也在这推演中学到了太多太多,对他在武学上的进步帮助不小。
到底这种与众不同启蒙能不能让李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武学路,甚至今后达到刷新武学的巅峰,一切都还未知,还要看他的机缘如何了。
总之现在沉迷在推演中的李楚是快乐的,是着迷的。他已感受不到夜晚的凉风,听不见丛林的虫鸣,也看不见那天空一颗一颗闪烁的明星。
------------------
最近有些杂事处理,更新不及时,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