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教育和舆论的高地(第一更)

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正在大声背诵着。

目前,北京城已经有8座小学,每一座小学可以容纳1250人,总人数也就是10000人。

不仅如此,在顺天府的二十三个县里,每一个县的县城都标配5个小学,3个中学。

下到甲里,每一个甲里都有一个小学。

这些都是朝廷在顺天府推出的新学新政的基本要求。

当然,这还只限于顺天府内,其他地方尚未推行开。

因为这是新学,全新的一种教学体系,里面肯定有许多坑。

所以,就有顺天府这个“特区”先试水。

最晚这个模式今年全部行程闭环,礼部做呈报总结,来年再推行到各地。???

当然,现在还不可能推行义务教育,毕竟许多人根本没有钱供自己的孩子上学。

如果强制推行,就会造成下面的来以权谋私。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

站在国家的层面,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给国家输送人才,使国家各行各业兴亡,国家才能发展。

可站在个人的角度,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未来有一个好的前程。

但是,在古代,读书之后,就只有一条可选的前程,就是当官。

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有前途的产业去接受人才。

所以,现在你要搞义务教育,从多方面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得将教育和产业一起抓,齐头并进,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毕竟的年轻人进入产业,有了很不错的收入,穷人家自然看到了希望,自然是想让自己孩子去读书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但眼下北京的模式成型后,是必须立刻着手开始扩建新学,不能再等了。

为什么?

一是衍圣公的事情,算是儒家的惊天丑闻了,仕林的人心必然是受到了冲击的。

二是各地的大学都已经开学了,相关的一些产业也开始做搭建,在未来肯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

人才肯定是从小学开始培养,而目前直接进大学这种情况是初期的特殊情况,不能以后一直这样。

三是这次东南事件也说明了舆论的重要性,舆论和思想不能再由儒家掌握了,朝廷编写的教育资料,塑造未来的人才迫在眉睫。

例如东南,现在用武力扫了一遍,死了那么多儒生,人们喜迎新政,儒家出现空白,正是重建思想和秩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