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礼申请到70万平方米的地,只需要140万两。
他自己拿了80万两出来了,却找银行贷了300万两。
准备了380万两银子(约23亿元)。
为什么?
因为还要各种建筑开发的费用。
朝廷肯定是不允许他一分钱都不掏,直接让银行给他贷300万两的,万一这货跑了怎么办。
当然,跑是跑不了。
这种人的家庭名单现在已经全部单独保存起来,他们要出北京城,都得有特殊部门备案。
他一家就贷了300万两。
其余的8家贷了1200万两,他们自己出了600万两。
也就是说,这8家现在手里一共有2180万两。
这个数额,在过去的年代,快要达到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了。
这绝对是一笔庞大到让人震撼的数字。
是不是很爽?
不不不,现在李如礼本人刚回到家,在家里发抖。
他拿出来的80万两,不是他一个人拿的。
礼嘉兴建商社也不是他李家一个人的,是北京城好几个富商一起出的钱,这些富商的背景都非常干净。
以前都属于一般家庭,全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跟着朝廷混出来的。
现在参与进来金额如此巨大的国家项目,几乎将他们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
这里面是有巨大风险的。
为什么这么说?
例如商业街,万一到时候商业跟不上,房子建在那里,岂不是空着的?
房子空着的,怎么收回成本?
例如住宅,万一没人买怎么办?
这些都是风险。
一旦风险出来,他们没有收入,就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收不回钱,怎么给那些存钱的老百姓支付利益?
这样整条资金链都会出问题。
所以,现在这些商人,基本上是被夹在火上烤的。
因为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陈子龙说道:“陛下,第一轮所有的地都卖出去了,臣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