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冬天的夜晚,视野非常好。
瓦剌人的队形彻底崩溃,吉日格勒在亲卫军的护送下,准备杀出一条血路逃往豫望城。
但明军已经将周围的路全部堵死。
剩下的是一场大屠杀。
大屠杀从来都是曹文诏的特色。
当年在归化城,当真土默特部杀了几碗土默特人,将归化城前面那条河流都杀得断流了,就是他曹文诏干出来的。
当然,其实也是崇祯允许,甚至有些怂恿他这么干的。
吉日格勒死不死不知道,但到了后半夜,明军的包围圈里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瓦剌人了。
这个过程中,瓦剌人有没有嚷着要投降也不知道,但没有一个明军听到了,即便听到了也没有这个闲工夫。
杀了再说。
后半夜的时候,没有清理人头,明军快速集结,然后回到了安边所。
因为根据最新情报,还有更大规模的瓦剌人在附近。
曹文诏是一个狠人,但绝对不是一个蠢人。
相反,他是一个打仗非常有谋略的人呢。
回到安边所后,周围立刻布满了防线,然后曹文诏开始给皇帝写信。
信被连夜送往南边的平凉府。
第二日下午,刚刚到平凉府的皇帝,就接到了曹文诏的信。
曹文诏不仅仅是写了捷报,而且将这些天,他的探子收集的诸多情报全部归纳在里面了。
看完信的崇祯,没有继续在平凉府停留,而是立刻动身。
去哪里?
去陕西镇!
陕西镇(固原)离豫望城只有两百里不到。
为什么去陕西镇?
因为还不知道豫望城现在到底有多少瓦剌军。
但至少这对瓦剌军已经抵达了豫望城。
现在去陕西镇,当然是为了阻止瓦剌军进一步南下。
与此同时,打探这支瓦剌军的真实人数。
如果对方人数多,就采用分割战术,然后各个击破。
如果对方人数少于自己。
那还用问,以最快的速度全部砍了!
没有在平凉府停留,走之前,崇祯只是交代了平凉府的知府,妥善安排好从西安府运过来的军粮。
崇祯原本的计划是到平凉府后查探敌情,最理想的状态是瓦剌人现在还被困在宁夏镇。
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将后勤点推到平虏所,也就是豫望城。
在那里设置补给点,这样离宁夏镇更近一点,大军随时可以补充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