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是洪承畴并不愿意的。
为什么?
一是事情变多了。
二是战区预算暴涨。
居高不下的军费,在朝堂上永远是最刺眼的,监察院的官员就专门盯着军政院的军费,一帮比毕老爷还能算账的家伙没事就跑到皇帝那里扯犊子说军费超额了。
但现在确实没有办法了,西部军区都直接升为西部战区了。
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只能军队接下这个烂摊子了。
接下来洪承畴要对后勤做一些调整。
后勤的军工司现在只有两万工兵,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据说辽东的军工司有10万工兵,皇帝又调了30万中央预备役跋山涉水,实际上就是工兵。
他们在辽东、辽北大地上伐木、搭建房屋、修路、建造各种厂、挖山、开凿水渠。
言简意赅:他们在辽东和辽北改天换地。
而洪承畴现在显然也要这么办才行,不下点狠功夫,若是事情完成不了,他这个总督估计就要去北京的军事法庭了。
洪承畴从来就是个做事心狠手辣的人,当年他参与南京平乱的时候,可没有少杀人啊。
当天西部战区总督府就召开了高层会议。
当天晚上,一份新的规划就出台了。
也是当天晚上,一批批快马从张掖城出发,赶往河西各个军镇。
洪承畴的后勤战略规划如下:
长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这六个地方,每个地方预备2万工兵,从各镇的预备役名额里征集。
如果这事换做内地的省份,恐怕没有那么好做。
但在西北就不同了。
这六个地方,在过去就是重镇,原本就有军事底子。
要不然从长安到武威的水泥路怎么会在两年内从0到铺设完呢?
不过既然长安到武威的水泥路已经铺设完了,为何还要征调这里的预备役?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水泥路肯定是不够的,西部战区实在太大了。
从长安到敦煌,纵深三千多里。
朝廷要彻底控制河西,通过河西,向西域源源不断输送兵力、物资,将大明朝的经济与西域联系起来,就必须不断加强河西走廊的城镇化。
要加强河西走廊的城镇化,就必须疏通长安到敦煌的各条大动脉,也就是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