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内廷的组成。
那为何选拔巡抚要让立法院来推荐?
原因很简单,巡抚管理地方人事、官员纪律等等,这个角色与当地的布政使、知府、知县等地方官员是有冲突存在的。
布政使、知府、知县等属于内阁这条线管理,如果将任命和管理布政使、知府、知县等官员纪律的巡抚交给内阁来廷议选举,内阁岂不是可以从巡抚人员里选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出来?
这就是自己选人来管理委任自己的人了,这从权力制衡上不合理。
而立法院在地方上不参与行政事务,属于事外编制,没有利益牵扯。
所以让立法院来公投是最好的。
而且立法院下面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司法部门,让他们公投巡抚的候选人员,是最合理的。
如此一来,这套中央权力架构的调整,算是阶段性完成了。
为什么到崇祯十一年才做这样的调整?
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社会还处于封建农业社会的形态,上层建筑一口气全部变了,会乱套。
上层建筑一定是要适应经济基础的。
眼下商业时代已经到来,诸多部门自然要做相应的调整。
接下来的十一月份,立法院就开始根据吏部提报的名单做投票了。
往日里主持廷议的内阁,现在被关在巡抚选拔的门外,多多少少有些不爽,却也无可奈何。
到十一月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巡抚候选名单都出来了,并且放在了皇帝的桌上。
这些人有三分之二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可以说是天子门生。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任期间,征集非常好,历届吏部对官员品德的考核,他们拿的分数也非常高。
崇祯一个个见完,一个个促膝长谈。
最后,他自己再筛选了一遍,才确定下来。
当然,这是第一批的省巡抚。
先让省巡抚上任。
等此次调整完毕后,崇祯自己也感觉,以后各司其职,效率必然大大提升。
进入十二月份,周延儒也从泉州府回了京师,正式入阁。
周延儒依然管市舶司,却还将整个海洋贸易线分到他这里来管了。
北京的权力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这是大事,邸报也在十二月下发到全国各地。
有人说,皇帝这是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前做的权力调整。
也有人说,皇帝将行政权下放给内阁,是要亲自全身心在全国抓贪腐。
还有人说,皇帝其实是想要亲自带兵打仗。
总之,关于最近数月权力的大变动,各种猜测都有。
十二月初三,小雪,崇祯刚陪妹子们吃完午饭,李自成便在宫外求见。
“陛下,臣已经调查过李岩说的那个张淳,他的火枪主要来源于民间,具体他也不知道制造商是谁,但是他说出了买家,买家背后的人是吕宋岛的大弗朗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