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商社经济之争(第二更)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可以培养一批出来,然后在各地迅速落地生根。

再将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全力规划出来。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齐头并进,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啊!

第三、关于漠北的争议。

从军委会的汇报来看,卢象升在上半年,一路横扫了漠北,几乎把那里的蒙古人打空了,剩余的一部分远遁在草原深处。

但是漠北的发展却受到了巨大的争议。

漠北与辽北不同,漠北与漠南之间隔着大沙漠,而漠南草原又不是什么经济带,甚至耕地也很少。

朝廷虽然在漠南建立起了元上都城、北府那样的大城,通过关内的经济带动了漠南,但是想要朝漠北建立大规模的城镇,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要知道,从长城到漠北,纵横2000里,中间大片无人沙地。

朝廷就算想模仿辽东修城寨到辽北也不可能。

所以,内阁有一部分人是极力发对向漠北发展的,他们提出都护府的政策,朝廷可以派一支军队驻扎在那里维持治安,仅此而已。

持这样想法的,以韩爌、施凤来、刘鸿训等人为主。

但是,又有一部分人,是坚决主张向漠北发展,并且希望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那里铸造城池,将那里的经济与漠南、关内经济联系起来。

持这样想法的,以李岩、顾炎武等年轻派为主。

双方维持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又牵扯到是否驻军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内阁权限,所以内阁一时间是无法做决定的,只能上报给皇帝。

第四、关于国营商社和私营商社的争议,在内阁几个大臣之间也出现了争论。

鉴于这一年来,济南、上海、厦门和广州暴露出来的这些商人问题,朝堂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扩大国营商社的范围,加大国营商社的力度。

他们提出了“国营全包制”的概念。

例如以前铺设水泥路,是朝廷出钱,招标民间私人队伍,让这些私人队伍出人出力。

国营全包制,就是朝廷既出政策,还出钱,还自己招人,事无大小巨细,全部又官方管理。

这样可以遏制民间商人数量的增长,还可以可控范围内保证工人的俸禄发到手里。

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样根本不可能,全部交给朝廷来做,效率将会变得非常低,根本无法面对将来重要的经济发展任务。

目前主要的几个争议点就在这里。

现在南洋的海战,其本质上就在解决外贸体系风险问题,进而解决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