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诩的建议下,其余众人查缺补漏,最终由马超拍板定下了对治政方面的整顿基调。
政令一体,想要治理好政务,令法自然要明确。
马超冠军侯的爵位没有晋升到王爵之前,在雍凉各地便已经推行了屯田制、均田制、行商令、行军令、晋迁令、荐贤令这几种政令,分别针对土地矛盾的问题、商人行商的事宜、人才的招募和使用、军中各种事宜以及战时的制度等几个方面。
经过时间的验证,这几种政令都是很有效用的,令雍凉、牧区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得到了实惠,经济复苏的很快,数年的时间后,已经赶上了同地域最鼎盛时期的经济状态了。甚至在西凉和牧区的很多郡县,已经超过了历史最佳的时期,呈现出了新的巅峰。
军中的效应自不必多说,这是马超重点关注的层面,在行军令九禁十八斩的严格要求下,将士们的战斗力节节攀升,凝聚力更是冠绝天下,否则也不会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了。
鉴于此,马超和贾诩等重臣对现有的政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完善,并依据马超现有的权力,将上述几种政令中,马超将屯田制和均田制合二为一,改成了代田制,除此以外的全部政令更名为相应的律例。比如说行军令,更名成了行军律,其余政令以此类推,进一步的强调了律法的严苛性。
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和磋商,马超还与众人一起制定了兵马制,用于军队之中有关招募新军、征用军资以及一应军资分配等等与军队的基础建设息息相关的事宜。兵马制一出,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绝了军队将领腐化、各级将校贪墨军饷吃亏空的现象出现,有利于将士一心,形成牢不可破的向心力。
在招募人才方面,除了强化和完善晋迁律和举贤律,马超还将后世的科举制搬了出来,经过部下众人的完善之后,准备在年后正式推出,从现在到年后的这段时间,还需要对科举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制度究竟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所谓科举制,顾名思义,就是设置各个学科的专业考核,由民间的有才之人前来应考,通过考核的,便可以被录用为官。反正马超现在的爵位等同于王爵,封赐大把的官职根本不在话下,也不愁没有官职安排给通过考核的人。
当然了,科举制是分等级的。按照马超的构想,科举制被分为乡试、县试和郡试三级,再通过乡试之后,才会拥有县试的资格。总之,想要参加更高级的考核,必须要前通过前一级的考核才行,而且越是高等的考核,在考核时的监察便越是严格,比如说郡试这一级别的考核,监察考核的官员便要由司马芝、杨阜这一级别的官员亲自担任考官了,在考核之后,还要由郑泰、周异这一级别的官员进行复审,以防止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人作弊,进而确保每一位通过考核之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科举制在划分等级的同时,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后世常见的文举,用以选拔文官的储备人才;第二类则是不常见的武举了。武举考核的,不光是个人的武力,还有兵法韬略等等,目的乃是为了选拔出色的将、校,令军队更加稳定。
科举制一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和武者们。在此之前,大汉选拔人才最看重的就是门第、出身,对武将的考评更是几乎没有,如今有了科举制,寒门士子和武者们总算是找到了一条报国之道,在无穷无尽的煎熬中看到了一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