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分家分的那个清白,刘氏族长和刘父是堂兄弟,关系也算亲近,分完家之后他问刘父:“老九,你可是想清楚了。”
“六哥,想的很清楚,树大分枝。老三家的要养弟弟,我拦着不让也不近人情,不拦着家里其余的人又有意见。现在年景不好,家里的收成也不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家。这样对大家都好。”
“唉,周老八的几个儿子都是孬种,一个小孩子都容不下。罢了,就这样。我看你家老三的媳妇儿是个不错的,以后不要怪她,那也是她的亲兄弟,不管那就是没有良心,都不容易。”
离的都不远,大家都认识,都是土生土长的,谁能不认识谁。周父是什么人,多老实一个人,怎么生出来这么三个不孝子。还好还有一个好的,不知道这个小的长大以后是不是和他几个哥哥一样没良心。
周玉兰早就算到了,只要自己坚持养小弟,大嫂二嫂她们就坐不住,分家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她没有想到能这么快。
周元义很不好意思,低着头,走到刘父面前:“刘伯父,对不住,都是小侄的错,别怪我姐。”
刘父怎么好意思和一个七岁的孩子计较,摸摸他的脑袋,“元义,不怪你,你姐姐没有做错。你别觉得不好意思,只是也怪我,家里也难。”
“小侄知道,都吃不饱,收成不好。”
刘家三个儿子,老人跟老大家,老二老三暂且都住在原来的屋子里面,三年之内再建房搬走。田地和家伙什儿分成四份,刘三分到了三亩田地,还有一块菜园子。别的东西也分到一份,银钱也分到两贯。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周玉兰就带着两贯钱去镇上买锅买些家里急用的东西。刘三在家里用土砖砌灶,周元义跟着帮忙,给姐夫打打下手。
回来的时候,周玉兰的箩筐里面挑着一口大锅一口小锅,还有油盐酱醋,以及筷碗,还有两根大骨头。
周元义站在院子门口,远远的望着外面,家里已经打扫干净,灶也砌好了,他没事干,就在这里等着姐姐。
“姐……”看到远处走来的姐姐,周元义急急迎上去。
“小弟,你姐夫在家吗?”
“在的,不过去挑水去啦。”
“水缸洗干净了吗?”
“洗得很干净,你放心,我和姐夫都洗了五六遍,干干净净的。”
“那就好。”
在屋檐下的把两口锅安上去,然后把筷碗放进木水盆中清洗,对面的二嫂胡氏看到周玉兰买回来的大锅和小锅,以及一些东西,有些眼红,她就舍不得那两贯钱,一个大子都不舍得。
“弟妹呀,好阔气居然一次买两口锅。花了不少钱。”
“嗯,是花了不少,但是都是家里急用,也是住家必备的。就是花光了都要买,总不能家里做饭做菜都没办法做。”
“啧啧啧,真是舍得。”
胡氏借助周玉兰养小弟的事成功分了家,说起来三兄弟最困难的就是周玉兰夫妻俩,刚刚新婚不久,手里是一点私房钱都没有,另外兄弟俩成亲几年了,多少有些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