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视一眼,彼此的想法就是:干了,别人帐都算的清清楚楚的,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是,”盛栖梧话锋一转,“这算下来很多,但是投入的人力也很多啊,今天你们一共出了四个人,撇去我和桐桐,这分摊下来,一个人才一百多点,实在是少了点。”
盛栖梧说得实事求是,陈德春家如果真的想做米粉的话,仅仅是靠人力推动石磨是不靠谱的。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为什么不另外想办法呢?
“那你有什么建议吗?”孙巧毕竟比陈靖精明一些,立马打蛇随棍上。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在石磨上装一个电动机,这样就省去了这人工的难题?”盛栖梧提议道,他也是下午看了以后,萌生出的想法。正好网上也有这个案例,怎么将手工的石磨改成电动的。
为了更有直观地效果,盛栖梧还特意找出了图片,大家伙一看就都明白了。“另外,我认为这光靠上蒸笼蒸米粉的速度有点慢了,你们可以买一个蒸箱,也是用电的。”
“当然了,这蒸箱的价格也不贵,几千块钱左右,你们可以先自己还在灶台上蒸米粉,等你们日后单子赶不及了再买蒸箱也不迟。”
这帮人帮到底,盛栖梧干脆将自己想到的全都说了出来。这只是他的建议,具体怎么做还要看陈靖和孙巧怎么想,万一人家觉得目前这样就挺好呢?
“对了,这米粉给我三十斤,我明天送到市里,这价格就按照8块钱一斤的价格来说。”盛栖梧喝了一口茶,扔下一句话。他已经答应了帮陈靖他们找销路,自然要说到做到的。
依盛栖梧这个挑剔的口味,他敢保证,这批米粉绝对是很受刘俊他们欢迎的。
“这之前的四步已经都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定位了。”余招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厨房里有点热。
也许是因为有事情做,一开始洛桐举着手机拍视频的时候,她还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放松下来,也能够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了。
“定位就是将装有米浆的蒸盘放在有开水的大盆中,大约1分钟,,这是避免米粉有厚有薄状况,定位后的米浆就会均匀地粘在蒸盆中。”
余招弟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定位好的蒸盘就放在蒸笼里,这一层摞一层的,一次性放了四层。
这剩下的就是等米粉出锅了,大概十五分钟后,余招弟掀开笼屉,看看米粉蒸熟了,将笼屉搬到一边。
刚出笼的米粉就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富有光泽,还带着阵阵的米香。问清楚接下来的的步骤是将正好的米粉从蒸盘里整张地撕下来,晾晒在竹竿上。
洛桐直接将手机塞到了站在她旁边的盛栖梧的手中,自己冲到了蒸盘面前。她也知道这才出笼的米粉烫,就手先在凉水里过一下,然后扒开米粉的一角,很容易地就将整张米粉撕了下来。
这样一连续撕了四张,洛桐才算停手,关键是想再继续也没有了。这第一笼就出了四张米粉,余招弟将米粉晾在竹竿上,解释道:“要晾到七成干才算真正的成品。”
洛桐疑惑,“怎么才算是七成干啊?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啊?”
余招弟笑笑:“也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只要两张米粉叠在一起的时候,两张米粉不会黏在一起,那也算是成品了。当然了,真正有经验的人是不会用这种笨办法的。”
余招弟今天一共泡了二十斤陈米,这陈德春一家老小除了牛牛,是全体上阵的。洛桐和盛栖梧也在旁边搭手,一直忙活到晚上七点才算将这二十斤陈米全都做成了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