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街小吃

因此,它的命运也就跟城里头那些老建筑一样,躲闪在闹市的某个角落处,去勾起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市民们的童年回忆。

这家店里的马蹄松就做的很地道,店门口排了好长的队。洛桐咬了一口,甜中带咸,却又不油腻。

她仗着自己吃不胖,一次吃了两个,后来盛栖梧说后面还有好吃的,洛桐这才作罢。

这老街走下来,糕点有猪油糕、马蹄松、汤团等,渴了就去吃一碗酒酿圆子。

一路下来,洛桐和盛栖梧是吃了个肚子溜圆,两人晚饭都不用吃了。恋恋不舍地离开老街,洛桐和盛栖梧打包了许多点心。

不仅有猪油糕、马蹄松,还有什么定胜糕、小鸡酥、藕丝糖等等。

这藕丝糖也是有出处的,清代雍正年间,慈溪沈师桥居住着一位专事糕点生产的行家沈永丰。

此人善经商,又做得一手好糕点,远近都有点名气。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春节前夕,沈永丰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糖食,风味独特,很快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以后,沈永丰又动脑筋对这种食品在制作工艺上作了不少改进,终于研究出合适的配方。

沈永丰生产的这种糖食其外形为柱状,粗细约同于人的手指,长不过三寸。令人称奇的是,在这细细的糖杆上竟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个小孔,看起来就象是被截断的藕,所以,人们把这种食品称为藕丝糖。

清朝末年,藕丝糖被人带入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厚爱,很快被列为“御食”,责成地方每年向朝廷进贡。

从此,三北藕丝糖之名声遍播四方,遐迩皆知。据说,当时上海的不少糕食店争着挂出“三北茶食”之招牌来煊耀门面,招徕顾客。

出了集宝斋,两人向停车场而去。洛桐手里抱着装着水呈的盒子,胳膊肘捅了捅盛栖梧的腰。别以为她没有看到盛栖梧的表情,在听到盛小叔开价1000的时候,盛栖梧是一脸鄙视的。

可后来也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很微妙。他前后的表情变化地很快,也许盛小叔没有看到,但是洛桐却看得清清楚楚的。

或许是因为盛栖梧看出来了什么名堂?当时顾虑着盛小叔在,洛桐也就没问,现在出了集宝斋了,洛桐总算能将自己的疑问问出来了。

盛栖梧笑笑:“我到了车上再告诉你,现在人多眼杂的,万一磕着碰着了也不好。”

洛桐被盛栖梧的话勾起了好奇心,难不成这还有其它她不知道的名堂?两人加快了脚步,在车上坐下后,盛栖梧打开盒子,将水呈地底部翻了上来。

底部有几个鲜红的篆体字,反正洛桐不认识。盛栖梧也不卖关子了,“这几个字是大清乾隆年制,所以我觉得,你很有可能买了件真的古董。”

“真的假的?单凭这几个字?说不定它是高仿的呢?”洛桐一边对盛栖梧的博学表示惊讶,一边又觉得哪有这么简单。

“我当然知道不会这么简单,不过我刚刚也查了下,我没有找到一模一样的,但是找了个差不多的,那还是四年前的价格,当时拍卖会拍出了三十万的价格。”

“不过就算它是高仿的,这1000块也绝对值了。”盛栖梧最后总结:“所以我说,你今天可以说是捡漏了,我看那拍卖会上的水呈,还没你这个好看呢。”

“真的啊?”洛桐将水呈收好,“不管它值多少钱,我就是花了1000块买的,以后它的位置就是在书房里。”

盛栖梧想想也是,有的时候,不管它的价值多少,只要是真心喜欢的就行。你喜欢一样东西不是因为它的附加价值,而是因为你喜欢这件物品的本身。

将水呈放到车后座上,两人结伴向着老街走去。老街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了,这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洛桐就看到很多人在老街入口处拍照。

现在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夕阳正好。一进老街,洛桐就觉得眼睛不够看了。琳琅满目,两边都是店铺,店门口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