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著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盛栖梧这一大段讲下来,都有点口干舌燥。
洛桐听得昏昏欲睡,也难为盛栖梧怎么能够记下来。好不容易这一段落结束了,她打起精神问道:“那你说的那些小故事呢?”
“别急,你听我一一地说。刚刚说的就是比较正经的,咱们现在就说说这比较有意思的,相当于野史了。”
盛栖梧清了清嗓子,显然是有点渴了,他很久没有说过这么大段的话了。
见到盛栖梧口渴,洛桐忙狗腿地递上旁边的水杯,盛栖梧接过去喝了一口继续开始普及这佛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佛教最开始是产生在古印度,它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因此,它受印度的影响比较深。”
“古印度有崇拜荷花的习俗。因此,当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人们就难免受到这个习俗的影响。首先就是变得崇拜荷花。”
“崇拜荷花?”
洛桐不明白,这荷花就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怎么就变成崇拜了?
“是的,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我猜人们在荷塘边散步,可能更容易静下心来思考吧。”
盛栖梧给了这么一个猜测,其实这说的也八九不离十。
一听到说这里面还有小故事,洛桐的兴趣就来了。她托着下巴,眨巴着眼睛看着盛栖梧:“快说说,都有哪些故事?”
“我们先说流传度最广的这个原因,这佛教推崇莲花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与荷花的特性有关。”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酷夏骄阳而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佛教认为“六尘”,因世间充满“六尘”,故把人世间称为“六尘”。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
“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
洛桐听了都觉得枯燥,也不知道盛栖梧是怎么记得下来这么长一段的。
“什么是六尘?我只听说过六根不净,这六尘倒是没听过。”
洛桐打了个哈欠,懒懒道。
“这说到六尘,就要先说到六根。”盛栖梧也不意外洛桐是现在这个表现,其实他也觉得这些蛮枯燥的。
“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
“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
“那为什么要求大家六根清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