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老眼昏花

杨怀瑾面容显得清冷了些,眼帘微阖,声音低了些说,“大概这事不大,影响颇深。”

这句话如阵风扫过胡尚书的耳畔。胡尚书心中不免升起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一样的清辉光明,心思聪慧。不一样的是,那人太过执念,所以死了。而杨怀瑾相反,拿捏得当。应该会活得久些。

“你倒是拎得清。我不办他,自然是因为牵连深广,办一人容易,处置其他人,定会引起动然。若被有心人钻了空子,总是弊大于利。”

顿了顿继续说,“不过如今陛下开了金口,那位仆射的仕途也是到头了。杨公子,你说拔了仆射之后,又当如何?”

官官自然要相护的,你派我派明面上可以斗得你死我活,暗地里还要为了利字求和。各个心知肚明,哪天抓到了把柄,就携私报复,往死里整,撂倒为止。

杨怀瑾此刻深知,这位胡尚书是非要引自己往那沟里带了。

“朝上的大事,怀瑾一介草民可不能胡言。不过历来这官位,都不是一个人能站长久的。总有人会补上空缺。”

。。。。。。

阿初向着人打听到了昔日太常府的旧址。只见门庭破落,杂草丛生。连匾额都被人砸坏了弃在路边。

当年阿初的爹,刚胜任监察史,有不少人上奏进言,说这位太常仗着对先帝有救命之恩,执掌机要后,左手荣华富贵,右手就敢招权纳贿。而他的子孙亲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侄儿在地方上就敢随意伤人,甚至动了私刑害了一位知县。那知县姓吴,便是吴蓉的爹。

吴蓉孤身上邺都告御状,却是有冤无处诉。若不是遇上阿初的爹唐仁,恐怕那案子就不明不白了。唐仁力排众议,硬是要审,要为吴蓉的父亲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