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机械厂风波

官道天骄 西楼月 3493 字 2024-04-23

看来柳得志很不希望别人见到这个姐姐,张一凡也不好再追问。事情总算有了点眉目,还是再等等吧,急于求成未必是件好事。

于是,他就没有拿出照片出来给柳得志辩认。与柳得志告辞后,张一凡开着自己的普桑从华峰机械厂出来。

与华云机械厂不同的是,华峰热闹的大门口人满为患,很多没事做的工人都在这里摆地摊,买各式各样的玩艺赚钱来养家糊口。路面本来就不宽,再被这些人占去二分之一,所剩的空间就不够大了。

张一凡将车子开出去的时候,一辆黑色新的奥迪a6迎面开来。路面不宽,张一凡的车已经到了门口,对方却不肯让步,停在那里按喇叭。示意要张一凡退回去,让他的车先通过。

交通法上是怎么写的?狭路相逢,自然是刚到路口的车避让已经进入路口,且快要通过狭窄路面的车辆。可对方很固执,叫了几声喇叭,见张一凡不退回去,就放下玻璃窗,从车里探出个头来。

看得出对方是个三十来岁,很有派头的青年人,挥舞的手腕处戴着一个金灿灿的名表。由于隔得不是太远,张一凡一眼就看到对方最明显的标志,这人好大的一根脖子。

“你这人聋了吧?快把你的破车倒一下。”

张一凡没鸟他,拉上手刹,坐在车里点了支烟。他想看看对方是何方神圣,这么财大气粗,人模狗样的。

因为这种奥迪,在县里也没几辆,除了林书记和汪远洋坐的是奥迪外,还有一辆就是招商局的,整个通城县委县政府,才三辆,对方这辆车显然是新买的。

通城有头有脸的人自己都见过,记忆中没这号人。

“麻痹,你有点宝气吧!”对方见张一凡没有动,就气冲冲地跑下来,在引擎盖子上重重地拍了一把,“d,老了火了,把你这破车掀了。”

张一凡没理他,只是朝坐在奥迪后面的一位福的中年人看了看,那人有点面熟,好象就是华峰机械厂现任厂长邱财。

这个邱财还真的了财,连个开车的都这么嚣张,不得了。上半年开的还是辆桑坦纳,现在居然开起了几十万的奥迪,看来柳得志说的话一点都不假,这也就是张一凡存心拦车的原因。

邱财一脸不悦,对方好象是存心找茬,一个开破桑坦纳的,牌照又没什么特别,他也就不放在心上。于是有些不耐烦地推开了车门,朝这边走过来,“你这人是怎么啦?快把车退回去!”

看看邱财走近了,张一凡地放下玻璃,朝邱财不冷不热地道:“到底叫谁把车子退回去啊?”

“当然是你啦——难道还是我不成?”邱财拍了把桑坦纳的引擎盖,怒视着这个不识相的家伙,当他看清楚车里坐的竟然是张一凡后,,他突然愣住了。

“张——张——县长——”

“柳厂长,有人找您。”那工人叫了声,便离开了办公室。

柳得志抬头一看,“哎哟,这不是张县长嘛!快请坐快请坐!”说实话,张一凡并不认识柳得志,他不知道柳得志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柳得志见张一凡大驾光临,立刻亲自倒了杯茶,两人在办公区沙上坐下。

三个正在作图的年轻人听说张县长来了,纷纷抬起头来看,柳得志就道:“没你们的事,继续忙。今天下午得把图纸赶出来。”

张一凡打量着这间比较简陋的办公室,除了几张桌子和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之外,实在没什么太多的东西。

于是他就问道:“这就是你们的办公室?”

柳得志道:“厂长他们的办公室在前面的楼上,我还是喜欢呆在车间,这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车间的情况。只是这里太简陋了,要不我们到上面去坐?”

“那倒不必了,这样也挺好的。”张一凡点点头,看来这个柳得志还真是个》关心企业存亡的好领导,不说别的,光从办公室的简朴和工作态度,就让张一凡顿生好感。

最近张一凡是主抓两家企业重组的事,上次他已经和秘书还有县里的几位领导来视察过了,也许柳得志就在那里记住了他。

“现在车间的生产情况怎么样?”张一凡看着玻璃窗外那些正聚集在一起的工人,随意地问了句。

“情况很糟糕,手里的订单越来越少,工人现在搞轮休都没事做,一个星期上二天,三天,工资也就一百多二百块钱。”柳得志叹了口气,“张县长,最近县里是不是想把我们两家企业给合并重组了?”

既然提到这事,张一凡就问了他,“你对重组有什么看法?”

“请恕我直言,张县长。其实这个提议是好的,因为两家企业做的是同类产品,以前是计划经济,体现不出各自的优势。但现在改革成市场经济,这就有点自相残杀的味道。我们两家企业又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设备落后,技术落后,管理观念落后。香港李家明先生不是说了嘛?什么落后都不要紧,关键就是人的思想观念不能落后。观念落后了,才是真正的落后于人家。”

“设备可以买,技术可以改进,思想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想改就难了。对于国企的整改,我倒有几点看法。不知道会不会担误您的时间?”

张一凡喝了口茶,“没关系,我今天就是特意来的。你说吧!”

柳得志看看窗外那片空旷的草坪,“不如我们到外面走走?”

可能是有些话不方便当着工人的面讲,张一凡理解他的想法,于是两人就出了办公室。一路走一路讲。

“如果企业要进行重组的话,我希望政府能出面,对这次人选做公平公正的选拨。现在有些人,只顾自己享乐,根本就不管工人的生死。去年一个老工人受了工伤,人家的医药费报了一年,到现在一分也没拿到。而他们给自己买车,吃喝玩乐的钱却拿得出来。每年所谓的交待款就是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