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后,一行六万多人来到了名都西城门前。
萧林在前,林北文与马圆方错后半步在两边,他们三人身后是李林香的马车,李林香的马车之中则是林北文与马圆方后来组建的血虎卫。
一行人刚停下,高义与樊小金带着一对骑兵迎了出来。
看了萧林、林北文、马圆方一眼,又往李林香所在的马车看了一眼,高义拱手道:“侯爷,两位将军,请进!”
“王爷,请!”
萧林拱手还了一礼,与高义并骑而行,走进了名都。
当年,萧玉被明王打下断魂海之后,太学宫的那些文人,极尽他们之能来抹黑萧玉,将萧玉征战天下的功绩全部抹去,硬生生的将萧玉从一个开朝功臣说成了一个心怀叵测、狠毒无情的逆臣。
明王与萧玉说好让萧林继承人皇之位之后,回到名都,便为萧玉正名。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文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思,维持着文人的虚假清高,在坚持萧玉是逆臣的同时,一些人甚至还想以手中之笔为白文轩讨还一个公道。
太学宫的人以前违逆明王的意思,明王不对付他们,完全是因为顾忌白文轩。现在白文轩死了,他岂会顾忌那些手上无多少势力的文人?
明王一纸命令一下,杀了一百多太学宫出身的文人,剩下的那些立刻服软,以手中之笔与自己的才华,帮明王将萧玉说成了是开朝最大的功臣。
这些受教与白文轩的文人,一旦放下他们心中的坚持,脊梁比只字不识只懂得听风即雨的百姓还软。
在萧林与高义走进名都之后,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太学宫的那些文人。
这些人早已忘了他们之前是怎么说萧林的,见到萧林看向他们,他们连忙跪了下来。
看他们身上的服饰,萧林也知道他们是谁。
萧林的性格与萧玉差别很大,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对文人没什么偏见,却十分讨厌喜欢搬弄是非的文人。
萧玉性子颇有些与世无争,当年对太学宫的人,是能避则避;萧林则不同,他心中对这些文人没有一点好感,却并未将心中的厌恶表现出来。
“诸位大人请起!”
“谢侯爷!”
在那些太学宫的文官起身之后,萧林对着高义拱了拱手,接着驱马前行。
又往前走了一会,萧林突然想起一事,抬头往东南方看去。
以前那里有一座群英楼,现在那座群英楼却消失不见了。
“我君你臣?”
萧林淡笑一声,突然转头对高义问道:“王爷,那位天下第一才女还在名都吗?”
高义愣了一下,回道:“那场巨变之后,她就跟着昆仑的清云道人带走了,现在大概在昆仑山吧!”
微微顿了一顿,高义问道:“侯爷怎么突然想起她了呢?”
萧林轻轻摇摇头,淡淡的回道:“我首次与那人见面的时候,那位天下第一才女就在那人身边。”
高义轻轻点点头,没有再接萧林的话。
“他此时在什么地方?”
“他?”
“萧某是说那位昌皇!”
明王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他此时在皇宫中,忠义王在照顾他。”
萧玉点点头,意念一动,便在演武场上消失了。
名都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萧玉是乱臣贼子,不过,名都之中却无一人敢在家中摆萧玉的长寿牌位。
尽管如此,萧玉有心,却还是可以直接瞬移到名都中。
当年,明王回到名都之后,见观星殿内人道星相图上,萧玉的星相虽然暗淡无光,却没有消散的迹象,他便知道萧玉没死,只是被困在了或者隐藏在了某个洞天又或是洞天碎片之中。
为了准确把握萧玉回到凡间的时间,明王并没有让观星殿主化去萧玉在人道星相图上的星相。
他没有想到的是,萧玉为了先弄清当年他突然下杀手的原因,以《黄泉咒》中的秘法将与人道星相图有联系的将旗给封印了起来。
瞬移到人道星相图前,萧玉往人道星相图上看了一眼,意念一动,很快便发现了李林昌与高义的所在。
萧玉一瞬移到李林昌身边,李林昌便大叫了起来。
听到李林昌的大叫声,盘膝坐在床上的高义,睁开了双眼。
看到萧玉,高义脸色一变,犹豫了一下,沉声道:“萧将军,陛下现在这样子比死还惨,还请你看在公主的面子上高抬贵手,放陛下一马。”
“看在公主的面子上?若是在他边上守着的是其他人的话,他说的话肯定与你一模一样。”
萧玉淡笑一声,停顿了片刻,接着说道:“你放心,萧某不是来杀他的。”
不等高义回话,萧玉唤出七狱塔,将李林昌收了进去。
意念一动,萧玉又回到了明幽城。
瞬移到演武场上,萧玉将李林昌放了出来。
李林昌被萧玉放出来之后,便一脸恐惧的看着萧玉往后退去。
对同一件事,人和人之间的认识差别可以很大。
当年若是萧玉被明王杀了的话,李林昌也免不了最终被逼疯的下场,可是,就是因为他恨了萧玉十几年,他将造成他的悲剧的大部分过错都算到了萧玉身上。
由于李林昌在没疯之前知道自己不是萧玉的对手,故而,在疯了之后,他对萧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李林昌往往后连退了七八步,退到了明王身边。
回头看了一眼明王,李林昌躲到了明王身后。
明王转头看了李林昌一眼,长叹了一口气,就将目光又转到了萧玉身上。
功德金莲每百年会孕育出九颗莲子,接着,在生长九百年,经过一千年,才会因成熟而自主脱落。
此时,功德金莲上的九颗莲子长了不过六百多年,还未成熟,不过,每一颗莲子也都是比绝大部分神兵还要珍贵的宝物。
萧玉取了一颗莲子,在李林香与萧林脸上扫了一眼,就抛向了一脸热切的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