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配乐也疯狂(二更)

电影大亨 镔铁 3177 字 9个月前

可是万没想到当陈笑棠听完了黄沾和顾嘉辉创作的配乐后,竟然很不给面子评了一句:“凑活,还行。”

顾嘉辉性情笃定,那黄沾当场就急了,“什么?你说我们创作的配乐还算凑活?你知不知道,这可是我们三天的心血啊,站着说话不腰疼!陈生,我虽然敬佩你年轻有为,但是你要是因此而瞧不起我们的作品,我也无话可说!”黄沾说完怒话,习惯性地拔拉了一下自己的左分头。

男人的发型基本上都是往右偏分,而黄沾却标立异地分到左边,据说是为了掩盖他头顶上的某道伤疤,可是黄沾自己却说那是因为自己的音乐细胞大多长在左边半脑,自己用头发遮住容易保护好它们。

眼看黄沾发了脾气,周围众人大惊不已,有道是,沾哥发火,非同小可。你这个陈笑棠也真是的,谁不好得罪,偏偏要得罪沾哥,他的脾气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咬烂铁”,你要是说不出个道道来,想要全身而退就难了。

尤其作为这部戏的导演胖子王京更是心急如焚,心说,阿棠,你谁不好得罪,偏偏要得罪他,沾哥可是有名的倔脾气,万一他撂挑子不干了,那可就惨了。

对于陈笑棠的“轻视”,黄沾感到非常郁闷,心说,你看看他那样子,就好像在说他刚才的评价是对的,我老黄创作的配乐真的很逊,很不中,听于是便恼道:“很好,陈笑棠,我这个人虽然是做音乐的,却也很讲道理,既然你觉得我们的配乐还算凑活,那我问你,究竟哪一点让你如此不满意?”

陈笑棠并没有存心要出黄沾和顾嘉辉二人的难堪,而是因为他真的觉得黄沾二人没有抓住自己这部戏的神韵,比起前世那主题曲《欢笑之歌》来还差一点点。

前世的时候,这段插曲安排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音乐一响起,就特别的振奋人心,尤其镜头中武林杀戮,与儿女情长的歌曲交辉相映,显得更加情感突兀。

因此在这部《魔教教主》上映之后,很容易就会让人想起影片“光明顶大战”那一幕,耳边仿佛还激荡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曲子。

正所谓,一首歌,唱不尽江湖恩恩怨怨;一首曲,调侃不完万丈滚滚红尘……二更送到,拉点票票!!!!镔铁叩谢之!!(未完待续……rq

话说,在晚上聚餐之前,陈笑棠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搞定即将上映《倚天之魔教教主》的电影插曲配乐。

电影配乐,一般都会放在后期制作,一方面,可以根据整体的电影内容来搭配合适的乐曲,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音乐来提升整部戏的质量。说的再直白一点,电影配乐等同于电影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够强大,那么即使这部戏内容有所欠缺,也能够给予弥补。比如说前世比较经典的《英雄本色》的配乐,音乐一响起,就让人想起周闰发在走廊穿着风衣藏枪的片段,还有《大话西游》的配乐,音乐一响起,就让人想起至尊宝在城墙上亲吻紫霞仙子的动人一幕。由此可见配乐的强大,甚至可以影响观众的记忆力。

正是由于电影配乐如此重要,所以陈笑棠才会不遗余力地希望把《倚天之魔教教主》这部戏的配乐做好,并且把插曲放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段最精彩的戏份上。

而在香港,有众多的电影配乐大师,比较出名的有谭盾,还有卢冠延,以及迪泰罗宾等。

至于这部戏的配乐,就不能不提香港配乐界的大师,号称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黄沾!

说起黄霑还有和他齐名的顾嘉辉,这对歌坛瞩目的“辉煌”二圣,可以说是众多音乐公司想要拉拢的对象,是众多音乐人所要膜拜的偶像,是香港乐坛不可缺少的音乐牛人。尤其黄沾此人更是性情豁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不喜欢受尘世俗理束缚的性情中人,如果这句话还不能展现出他的个性那么只好用他自封的四个字了——一代贱男!

事实上黄霑作为香港公认的香江四大才子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金镛、倪匡和蔡澜。不同于金镛的渊博和倪匡的敏捷。也不同于蔡澜的雅皮,黄沾词曲创作上的大气和他不惮于以猥琐示人的公众形象,以及口无遮拦的个人特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一言以蔽之,谓之约------“不文教父”!

但“不文”的表面下,黄沾骨子里却是一个古典的文人,只是他走放浪形骸一路。他的风流和不羁。都不出格,可以古代的文人那里找到影子。他才高八斗、锋芒毕露,不以雅为雅,也不以俗为俗,得意兴。便是乐事,是真名士自风流,旁人说什么,他完全不用理睬,依旧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此时。香港邵氏公司的电影配乐室内,黄沾正在跟自己的好友顾嘉辉交谈着。

黄沾:“纵观音乐的发展史,我们完全可以用男女之间的情事来解析;当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倾城,就先是将好的锦帛撕裂,因为美女喜欢听撕裂的声音;然后我们中国人就用手制出了编钟,笙竽等乐器,这时候就不用撕裂锦帛了。只需要吹竽即可;而作为上位者,很多皇帝国王。都喜欢另外一种音乐活动-----吹箫,这当然,这种活动最后演变成另外一种活动,我就不多言语了。”

“就在东方音乐高速发展的时候,西方世界却发展的很缓慢,不过这就像是龟兔赛跑,最终西方人还是赶了上来,因为一个女人引发了特洛伊之战,从而诞生了竖琴,紧接着又出现了苏格兰风琴,还有更加高雅的钢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推动音乐的发展要比东方来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