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还未问过,你家中还有什么人,都做些什么,你今年多大了?”
“回少夫人的话,奴婢今年十六,是临水镇人。家中有父母弟妹各一人,奴婢的父亲原是个秀才,不想五年前瘫病在榻…”
怪不得见识还算可以,原来是秀才之女。
“你可识字?”
“回少夫人的话,以前跟着父亲识过字,《三字经》《千字文》等都认识。”
周月上有些意外,古代平民女子能识字的极少,像小莲这样读过书的更是凤毛麟角。
“不错,读书明理,你父亲一定是个不错的人。”
小莲顿时红了眼眶,父亲是极好的。父亲一直刻苦,期望能考中举人,无奈命不由己。若不是父亲突然病倒,自己怎么会出来做工。
那边书生的东西似乎都搬完了,许是看周月上一直在门外面,那书生犹豫再三,还是朝这边走来。
周月上心下了然,看样子他是要来见自己主子的,她索性站着不动,看着他走过来。
“小生姓成名守仪,乃卫州人氏。今日小生搬居上河村,日后就与夫人为邻,若有叨扰之处,还请夫人海涵。冒昧问一句,不知夫人夫家贵姓。”
成守仪,折过来不就是成礼吗?
倒是换汤不换药,周月上想着,也见了礼。
“原来是成公子,我夫家姓顾,你可以唤我顾夫人。”说完心里有些怪异,看着眼前的书生,突然想到,此顾就是彼顾,若是论身份,她岂不是他的妻子。
可真够乱的。
成守仪的脸色丝毫不见波动,可见日后的笑面尚书是何等有城府之人。
“我一个妇人,不好与公子说话。正好,我家相公在家,都是读书人,想必成公子与我家相公定能说到一处。”
成守仪的眼睛一亮,偏还装出知礼的样子,道:“既然如此,那小生就厚着脸皮,进去与顾公子讨教一番。”
她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就见对方理理衣服,十分郑重恭敬地进院子。
宋嬷嬷之前听到声音,人已出了东房间,站在堂屋外面。两人打过照面,各自问礼后,宋嬷嬷将他请进去。
周月上看着宋嬷嬷,宋嬷嬷也望过来。两人一个在屋外,一个在屋内,中间隔一段石板路,对望着。
不过是一瞬间,宋嬷嬷已移开目光。刚才被那双大眼睛一看,莫名觉得有些压迫。一想到主子对少夫人的看重,她低头快步走上前,朝对方行着礼。
心里暗忖着,像少夫人这样大眼睛的人不常有,自己似乎曾在哪里见过。
转念一想,觉得自己想多了。少夫人之所以眼睛大,是因为人太瘦之故。再者,少夫人长在此地,自己怎么可能见过。
再抬头时,心里又是一惊。
这女子肤色黑,身形细瘦,可那气势…明显不是寻常人。
而那边东房里,宋妈妈正跪在主子的面前,连磕了三个头。
“娘娘在天有灵,保佑主子您平平安安的。老奴今日能再见主子,真是死也无憾。主子,您的病……”
顾安坐着,面容平静。若不仔细看,都看不出他眼里闪过的暖色。他伸着手,亲自将宋嬷嬷扶起来。
“嬷嬷放心,我已大好。”
宋嬷嬷观他脸色,确实比离京时好了许多,心中欣慰,“主子清瘦了…您一人孤身在外,今来那小子到底心粗,哪能照顾好您。”
“嬷嬷…这一年多,我很好,今来做事颇合我心意。”
哪里能好?
宋嬷嬷替自己的主子委屈,这么个穷乡僻壤之地,屋子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桌子都像散架似的,呈灰扑之气无半点光泽,一看就木料低贱,做工粗糙。
还有桌上的茶具,虽是细瓷,却并不精美。
想想主子自小锦衣玉食,贵为嫡皇子,上有父皇母后及太子胞兄,身份何其尊贵。这等东西,莫说让他用,就是让他瞧上一眼,都沾污了他的贵眼。
顾安知道她在想什么,眼眸低垂。
华服美器,锦衣玉冠。高高的宫墙,奴婢成群左右拥簇,还有琉瓦宫宇,汉玉石阶,那都是他本该有的生活。
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也拥有。帝位何人承继,他一人说了算。可是即便是能掌控天下,俯视天下芸芸众生,久而久之,高处不胜寒,渐渐失了滋味。
反倒是这农家屋舍,纯朴的乡间气息,以及那实实在的柴米生活和鲜活灵动的人,让他渐起波澜。
“以前的事不必再提,嬷嬷来了,我就安心了。”
“主子,您放心,老奴一定不负厚望…”
“嬷嬷行事,我是知道的。只一条,我那新娶的夫人,若是有什么不教化之处,还请嬷嬷无需指引,由着她来。”
他这话把宋嬷嬷说得一愣,难不成主子不是让自己来教规矩的?她原想着,主子留那女子,定是因某种恻隐之心。以后就算收房,最多是个姨娘。
听主子的意思,竟不仅如此,似乎要抬举那女子…
“主子,老奴知道不能私议…可她出身到底低了些,日后主子归京,她少不得要出门做客。若是举止不当,恐别人会议论主子。”
“无妨,且由着别人说去,我倒是看看何人敢说!”
他的声音清冷依旧,但语气中的寒意令人战栗。
宋嬷嬷立刻止了话,心里早已转个七八个弯道,点头,“主子所言极是,料别人也不敢议论。”
两人正说话间,已听到外面的声音,沉默下来。
“主子,听声音像是显忠,这孩子鬼主意多。”
宋嬷嬷说着,又想到主子这一年多身边只有今来一人,心里重新难过起来,“若不是老奴拦着,香川玉流和小岳子等都要来。他们都是主子你以前得用的人,要不是怕扎眼,老奴差点就将他们带上。”
“乡野之地,人多嘴杂,还是简单行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