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白衣暮登天子堂

隋唐大猛士 木子蓝色 1705 字 9个月前

至于说明法明书明算这三科,其实就是考书法、律法、算术的专业才能,一般录取后都是为吏。

罗成这次还是打算创新,不再沿隋朝老路走。

隋朝的六科,并不是年年考,经常中断。罗成则准备一年一科,只考进士科,取消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秀才科,但同时,又设立分级考试制度,不是直接来京城考试,通过层层考试,把尖尖儿送到洛阳来。

现在关键的还是考试内容。

许多士族出身的官员,坚持认为当考明经,以经书为主,甚至他们还提出了以三礼三传连同《易》《书》《诗》为九经,列为科举考试书目。三礼为周礼、仪礼和礼记,而三传则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对于只考九经,罗成当然不同意。

只考九经,那将来岂不跟八股一样,只考出来一堆只钻研九经,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陛下,这道奏章内容倒是新奇。”

长孙氏拿起一本奏章,翻开一看,不由眼前一亮,连续为皇帝读了好几天奏章,读的奏章都有上千本,长孙对于科举考试之事,现在也是十分了解了。

“哦,能让观音婢说好的,看来真是有些内容的,是哪位宰辅之言?”

长孙氏捂嘴轻笑,“陛下这次可是说错了呢,这是一位武将的本子,左亲卫中郎将、武水县开国伯常何的奏章,这字还写的很好呢。”

一听常何的名字,罗成立即笑道,“常何不过是个老粗,字都不识一箩筐,那几个字写的更是和狗爬一样,这定是他府中哪个幕僚门客代笔的,先念来听听。”

常何的奏章确实是马周所写,马周对于皇帝要开科举,先是拍了一通马屁,大为称赞,对于皇帝已经决定的科举规模、参与科举者的身份条件标准等都很赞叹。

他接着提出,大秦的科举考试当把过去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的考试内容都包容进去,同时还要以礼部官员铨选的身言书判四个条件纳入进来,结合一起,形成大秦科举的进士科考试。

罗成一听,不由的惊讶。

“果然不一样啊,听了这么多奏章,还真就这一条说的很有建设性。将过去明经明法明算明书和进士科都结合一起,再结合身言书判四条,嗯,有见识。”

过去明经考的是经义,明法考的主要是律令策等,明书又称明字科,主要是考文字兼书法,明算则是考数学。

在过去重治术轻技术重道轻器的时代,除了明经和进士科,明法明算明书都是不受重视的科目,只为选拔专门的吏员而已。

一直属于末科。

马周认为,大秦科举应当既要考明经,也要考时务策论,还得考书、算、法的能力,同时,还得把吏部官员铨选的身言书判也列为考核标准。

“身言书判是选拔官员的四个标准条件,一是身,身体相貌要丰满高大。二是言,即言谈要雄辩有理。三是书,书体法式要刚劲美观。四是判,判案文辞要优美通畅。”

用马周的话来说,科举毕竟是为国选官,因此就得按考核官员的标准来。要是长的太丑陋或残疾,当然不能授官,这有损朝廷和官府的形像威严。而要是话都说不清,这还如何当官?要是字都写不好,更休提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