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真是高明。”
“只要阿萨姆所有的机场都运作起来,我们就将……”
“报告。”有人走过来,打断了中将对计划的深入讲解。
“刚刚探测到敌方新雷达站,核对位置为5500公尺高山上的雷达。”
“什么?”
中将不由得大吃一惊。情报局和洛桑派出去的坐探,都认为这座雷达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修好。在他的,依靠c17对军区进行强化运输的计划中,这座雷达不应该存在。
“司令官,只是一座雷达而已?”
“你懂什么,这座雷达的威胁,超过5架预警机,它可以探测到纵深内的每一座机场,而且从此不会间断。立即给新德里发报,让他们想想办法,可以让虎鲨中队再出动一次。”
拥有阵风战机的虎鲨中队并不归中将调遣,不过国防部长答应过他,随时可以用这支部队来策应这个地区。
林芝高原雷达突然投入了使用,对于中将而言,无疑是当头一闷棍。这座雷达可以不间断地提供更完整、更深远地区的空域情报;而这个屋脊地区,实际上并不太适合预警机的运用,尤其在夜间。
歼11编队穿越群山后,迅猛拉起到6000米高度,继而转向指定的投弹区域。于此同时,编队还可以通过数据链,共享本地区所有雷达站与另一架值班预警机收集的信息。飞行员只需要在导航显示器上调整倍率,就可以看到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敌空军机群调动。而林芝的那部相控阵雷达,对于孟加拉方向可能出现的敌方米格29机群的早期预警,大致能比预警机提前一分钟。
从出动效率看,敌机应该赶不及在歼11b编队到达投弹区域前拦截,不过谨慎起见,4架重型战机还是与另外4架歼10战斗机完成汇合。
歼10b编队同时负责对附近敢于开机的地面雷达进行打击。这样的压力迫使大部分的印度地空导弹部队,被迫只能进行短促开机搜索空域,而大部分印度导弹部队的技术相对落后,它们的阵地需要依赖从警戒到搜索照射在内的好几部雷达同时工作,才能展开一次攻击,这样难以协调的系统显然不利于打了就跑的偷袭战术。当然,承认在长期拉锯攻防战中,印度防空部队难免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虽然萨姆6阵地很难打上,能够反制的空中目标,但是印度人跑和藏的本事倒是见长。中国空军按照常规的高空探测、锁定辐射源、俯冲发射反辐射武器的套路已经不那么起作用了。事后证明,大部分反辐射导弹要么是赶不上敌军转移阵地的速度,要么就是打中了一些假辐射源。雪狼部队通过抵近侦察,已经证实了敌人在机动车辆上安装了一种很可能是原来属于米格21的火控雷达,来诱使中国空军空耗反辐射武器。
歼10b编队探测到了地面的辐射源,对照地图,就在丹巴谷地的开阔地上,似乎拖车机动的老式雷达。飞行员不敢怠慢,迅速扑了上去,准备打一个措手不及。重型机编队,也已经到达了指定空域,他们最后一次校对了炸弹上的惯性导航信息,从容投下几十枚250公斤滑翔炸弹。这些炸弹设定的目标区域各不相同,之所以一同投放,主要是利用射程上的富裕,保证飞行编队的队形。发射后不管的区域外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空军的攻击任务出现了变化,似乎变得空前简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