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特少校目睹了完整的一幕,犹如慢镜头。简报会上,关于敌人地空武器的配置与现在遭遇的情况不同,指挥部预计敌人的中程导弹的防空圈要靠后大约5公里,这是通过早上侦察机探测到的雷达位置判断出来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敌人故布疑阵不是第一次了,也或者只是这些高度机动的中国装备,根本就是不停地在山里乱跑。印度空军缺乏随队的电子侦察/压制飞机,在西线的大部分空袭行动,其实都是对赌,赌对方的疏忽,随着那些对装备理解更充分的中国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后,印度攻击部队的赢面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战场上最后的一架战机——少校的米格27终于在测高雷达显示距地面只有150米的时候,拉了起来。少校不敢拉起太高,他企图偷偷地逃离战场。他选择放弃原来的航线,直接向东面飞行。
潘迪特以为逃出地空导弹的魔爪,事情就结束了,不过接到敌情迅速从北方转来的一架歼10战机可不这么想。
赵林一直可以获得时有时无的空中情报,用以指示目标位置。伊斯拉姆中将升级之后,显然更加惜命了,尽管一直坚持在空中指挥,但是总是提前离开战场,这使得今天敌人找到了一个漏洞,还好新到的两部中、近距离防空系统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会儿红旗16部署在山头上的搜索雷达正向指挥部提供最后一架敌机的去向情报。
尽管刚刚升空的预警机还看不到目标,但是作为指挥中枢,他可以通过数据链向歼10战斗机提供不太完整的目标航线。
这是赵林很少获得的单独追击的机会,刚才起飞后,原本准备与宋宁包抄伊斯兰堡方向的印度三叉戟中队,但是没有得手,并且己方一架由新手驾驶的雷电战机随后也失去了联络,似乎是被老辣的三叉戟中队长打中了。
随着印巴双方的大量新手出现在空中,战斗开始呈现出新的乱象,当然其间也不乏好手,只是越来越少。据说上校萨米是空军参谋长的第二号人选,但是他再次拒绝了少将军衔,而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前线,另他着迷的不是在战后重建破损的空军,而是趁着战争还在进行,找到几个老对手解决个人恩怨。
萨米差不多取代了宋宁成为了赵林的新榜样,宋宁更多的时候都在等着一个水到渠成的机会,而上校总是主动追杀敌人,两个人如果还有什么相同点,就是在机会出现时,不大顾忌僚机所处的位置,可能更利于攻击。
获得机会的赵林从高空直扑下来,电台里60公里外的宋宁不停地提醒他当心些,赵林满口应付。他心里想,如果萨米在这里也许不会使用雷达?但是难耐心急火燎,最终还是急着使用火控雷达搜索前方区域,对手躲避的手法不俗,很善于低空低速飞行,不过在夜里,群山并不是一个好的藏身地。
潘迪特已经发现了后方的战斗机跟踪,他偷偷减速并增加后掠翼角度,作为资深飞行员,他并不总是按照手册的要求,在三个固定位置上锁定机翼角度,他可以做到不停地变化机翼,适应不同的情况,尽管带来了风险,但是却使得这种老式飞机在空战中的机会更大。
少校从间隔扫描到飞机的雷达波特征上判断敌人并没有真正跟踪到自己,因为能量并不集中,这显然是低速起了作用,现在必须等着毛糙的对手飞到自己前面,然后展开反击。从提斯普尔空情中心传来的消息,紧追而来的只有一架战机,型号不明,猜测应该是雷电战机,中国的歼10最近已经很少露面了。
他继续保持姿态,并减慢速度,这样可以使得发动机火焰不怎么明显。
心急的赵林果然错过了在有利位置上,首先找到目标的机会,他从潘迪特少校3点钟方向一闪而过,大约高出目标1000米(目测)。
潘迪特少校眼看得手,偷偷跟上,今天必须拼死一搏,才能挣得一丝生机。他慢慢转过弯来对准目标尾部。然后迅速推动节流阀紧紧咬上去。目标的尾部火焰在hud上清晰可见,他只需要等待速度提升,在大致可靠的距离上发射2枚导弹即可,无论能否击中,下一步计划都是迅速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