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

系统逼我做圣母 罗青梅 4780 字 11个月前

他低头,从袖中取出一串黄绿色佛珠。

这佛珠是他送给九宁的生辰礼,后来又辗转回到他手上。

他没有和九宁说过,这串佛珠是他第一次参加辩经法会时赢来的。

那时他年纪尚小,每天和鲜衣怒马、意气焕发的长安五陵少年郎来往,身上还保留有几分少年人的轻狂意气。

那一次辩经法会后,他舌战群僧,名动长安。

所以虽然这串佛珠不算特别贵重,但很多人都知道他手上有这么一串东夷国佛珠。

他把这串佛珠送给九宁。

因为他潜心佛法,远离世俗,早已不复当年那个为了虚名在一天之内当众将十几位高僧辩驳得哑口无言的少年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他看淡世事,六根清净。世间种种,男男女女,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场空。

对凡俗唯一的牵挂,就只有她了。

九宁的这个问题,他根本不需要犹豫。

“自然帮公主。”

雪庭低头,隔着袖子托起九宁的手腕,把佛珠戴到她手上。

光从帐顶丝丝缕缕漏进来,佛珠折射出道道瑰丽色泽,衬得她凝脂般的皓腕愈显润泽。

雪庭收回手。

她若是个寻常的闺阁小娘子,他便继续做一个出家人,默默守护她,不打扰她的生活。

她想恢复身份,那他就竭尽全力辅佐她,陪伴在她身侧,帮她扫除障碍。

他将成为她最忠诚的长辈、朋友、部下。

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九宁看着手上的佛珠,怔了怔。

“叔叔……”她笑了笑,“我利用李曦,你不生气?”

雪庭也笑了。

他很少笑,这一笑,当真是刹那芳华的感觉。

“其他人,与我何干?”

他对她说道。

也是在对自己说。

九宁忽然觉得眼眶有些热,掩饰性地低头轻拢佛珠。

雪庭很快恢复平时的淡然,“你想找李曦,就是要利用他的身份夺取东川?”

九宁点点头。

挟天子以令诸侯。

她令不了诸侯,但至少可以控制蜀地。

……

这晚,营盘外传来马蹄声。

巡视的亲兵通报,杨涧回来了。

此前杨涧假意答应邓刺史和他一起“救驾”,并说到做到调来几千步兵协助邓大郎,明面是帮着找人,其实暗地里准备在找到李曦后立刻把人送到成都府去。

“找到了。”

见到九宁,杨涧立刻告知她李曦的下落。

九宁脸上适时地挂起几分担心,问:“在哪里?安不安全?”

杨涧道:“他们还在梓州。那晚他们故意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虚虚实实,让邓刺史以为他们已经逃出梓州,其实他们根本没走多远,就躲在城内!搜查的军士进出过那座宅子三次,居然一次都没看出异常!要不是他们主动来找我,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竟然还在城里!”

光听他这会儿讲述,就可以想见那晚的惊心动魄。

九宁沉默不语。

如此不顾后果,胆壮气粗,置之死地而后生……

果然是雍王李昭的风格。

“虽然他们顺利引开邓刺史,但身边没剩下多少人,现在他们困在城里。圣人的处境非常危险,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我已去信给我父亲,但等他回信,只怕说什么都迟了。”

杨涧脸上露出游移不定的表情。

九宁问他:“可是有什么不妥?”

杨涧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觉得不好开口,吞吞吐吐道:“圣人、圣人不愿离开。”

话说出口后,他立马没顾忌了,嘴角撇了撇,“救圣人出来的人告诉我,圣人不想逃亡,宁愿在梓州仰人鼻息,所以救他的人才不得不联系我,请我帮助他们。”

九宁眉峰微挑,不予评价。

有李曦这么个一直拖后腿的堂兄,李昭肯定气得半死。这才冒险找杨涧帮忙。

李昭肯定不信任杨涧,找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了,还有就是想利用杨涧挑拨东西川。

她道:“先见到圣人再说。”

杨涧唔了一声,“我趁夜去,我有从邓大郎那里讨来的腰牌。”

九宁忌惮李昭,不是怕他,而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多生枝节,没有提出和杨涧一起去。

事实上,为安全起见,她决定接下来都不在李昭面前露面。

等到了西川境内,就不用怕李昭了。

九宁想了想,道:“我让雪庭写封信给圣人,劝圣人随你一起离开。”

杨涧大喜:“如此最好!”

圣人现在是惊弓之鸟,不愿离开梓州,即使他们强行带走圣人,路上也可能出变故。如果雪庭能够劝说圣人改变主意,他们就不用担心圣人在路上瞎折腾。

九宁请来雪庭,和他说了现在的局势,最后问:“叔叔,你有把握能把李昭骗到成都府去吗?”

李曦现在就是破罐子破摔,根本劝不动,真正要劝的人是李昭。

只要李昭认为成都府是安全的,那么他肯定会强迫李曦和他一起去。

雪庭考虑了一会儿,点点头。

九宁立刻搬来纸笔,站在书岸边看他下笔,挽起袖子,要帮他研墨。

雪庭有些哭笑不得。

她是公主,怎么能让她做这个?

九宁含笑道:“这是风雅事,叔叔,你写吧。”

别的活计她做不来,研墨这种事她擅长,以前在周家的时候,她常常和周嘉暄一起鉴赏各地稀罕名墨。周都督不懂这些,每次看兄妹俩凑到一起研究那些墨锭墨块,而自己插不进一句话,气得直哼哼。

突然想起往事,九宁沉默了一会儿,笑着摇摇头,把注意力放回到雪庭面前摊开的信纸上。

雪庭很了解李昭,打好腹稿,一挥而就,很快就把信写好了。

九宁让人把信送去给杨涧。

几人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遇到突发事件该怎么应对,匆匆话别,杨涧换了套衣着,带上亲兵,漏夜入城。

与此同时,九宁命亲兵们拔营,迅速离开山谷,径直奔向西川。

……

途经绵州时,九宁立马山崖边,鞭子遥遥指向城池的方向,对身后的炎延和秦家兄弟几人道:“看清楚了,这就是绵州城。”

众人恭敬应喏,望着沐浴在拂晓薄雾中的绵州,目光灼灼。

……

数日后,九宁顺利抵达西川。

杨节度使忙于处理公务,派另外几个儿子出城迎接她。

杨家郎君们不愧是杨节度使的儿子,个个斯斯文文,玉冠束发,教养很好,和大大咧咧的杨涧一点都不像。

也难怪杨节度使总是对杨涧横挑鼻子竖挑眼。

有这么多文雅兄弟在一旁作对比,杨涧的那些不拘小节一下子变成粗鲁和庸俗,杨节度使自诩是名士,自然无法容忍。

杨家郎君态度热情而又不失风雅。

九宁没有避讳,大大方方和他们厮见。

众人寒暄一番,杨家郎君请九宁入城。

接下来几天,杨家郎君以“介绍风土人情”为由,每天带着九宁游览坊中闹市,去城外看景,上山礼佛……

杨节度使始终没有露面。

要问杨节度使重不重视九宁,自然是重视的,不然他不会派出亲儿子去长安保护她。

在杨节度使眼中,九宁是个需要保护的宗室公主,他会为她提供锦衣华服,让她过养尊处优的日子,保证她能和公主一样坐享荣华富贵。

但他不会和九宁探讨政事。

九宁明白杨节度使现在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可怜兮兮的孤女看待,没有强求。

她不急。

等控制东川,就该杨节度使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