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喜滋滋地拿着应试参考书离去之后,王愈这才正了脸色,蹙着眉头跟王悠说道:“此届学政为了赚钱,竟然都卖了应试参考书,真是斯文扫地。科举考试竟是到了这般乌烟瘴气的地步了吗?”
王悠听后楞了一下,他倒是没想到妻子居然是这么想的。
买参考书什么的,甚至是买答案,这在王悠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上辈子的所有考试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在王愈看来却是不正常的,学政在考前卖参考书的做法,是与科举考试这样的抡才大典(指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活动)的目的相违背的。
“也不能这么说。”王悠笑着答道。
王愈还真是一个单纯的人。凡是单纯的人都比较相信正面的教育。她以前呆在深闺,凭着从岳父那里得到的知识和平常的见闻,然后认为科举考试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为国家选出人才。学政卖参考书这样的做法,在她的印象中,应该是根本不存在的才是。
“学政他是翰林,翰林院是一个清水衙门,其主要职责是修史书、为皇上撰写文书,以及为皇上的决策提供参谋等等。按照他的官职品阶,领到的薪水应该是不够一家子老小在京师生活的。你也知道,洛阳府里的物价就比咱们胡家村里贵了好几倍,京师的物价就更不用说了。若是学政连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那我们如何相信他能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呢?”王悠慢慢说出自己的理解。
“再者,如今的官员辞官后都是没有退休金,哦不是,是没有……没有俸禄的,那一家子的吃喝又成问题了。学政没有去偷,没有去抢,也没有去贪污腐败,只是自己卖书赚钱,这样算来,他的做法也不过分了。”
好险,差点就把退休金给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这样的现代词汇,自己是清楚熟悉的,但是古人却是完全没有听过的,还是少说为妙,不然肯定会被王愈发现端倪的。
“可是参考书中若是泄了题……”王愈继续说道,紧皱的眉头依然没有舒展开。
“这你倒是可以放心。学政们卖参考书也是官场默认的潜规则了,哪些内容该写,哪些不该写,他们都是有分寸的。这些书都是能大行其道的。若是书中泄了题,那先吃不了兜着走的肯定是学政,这些书就成了他泄题的证据了。”王悠把自己打听到的事情一一说给王愈听。
“我们顶多是能从书中得知学政看书的喜好,他偏爱哪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猜测他会出哪方面的题目了。就算学政不卖书,有门路的考生自然还是能得知学政的喜好,这对寒门考生来说就不公平了。倒不如像现在这样,学政出本书,广而告之,大家愿意买的就买。即便是寒门考生,三两银子的书,咬咬牙也是能买下的。若是他们足够聪明,自然能从书中发现好处,这三两银子也就花的不冤枉了。”
围绕着学政卖参考书的问题,王悠和王愈讨论了半天才消停下来。
王愈聪明过人,拥有一目十行的能力,所以王悠就让她先看参考书,等她看完了,王悠再慢慢看。
没过两天,他们就差不多把参考书翻烂了,院试也如期而至。
院试是功名路上第一次真正的考验。它的不平凡体现在很多地方,例如考前搜身很严格。
县试和府试的考前搜身,流于形式,王悠和王愈也都亲身经历过了。但是院试的考前搜身,就比较严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