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庄子里,下人们看到刘秀和李通,无不是又惊又喜,纷纷上前,叩首施礼。
龙渊和龙孛听闻刘秀到来的消息,两人光着膀子,外面披着外衣,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平日里,龙渊、龙准、龙孛在庄子里没什么事干,就是练武,今日也不例外。
看到刘秀,龙渊和龙孛急忙穿好了衣服,走上前来,跪地施礼,说道:“主公!”
刘秀急忙伸手,把他二人搀扶起来,说道:“忠伯、龙孛,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龙渊和龙孛起身后,两人偷偷打量着刘秀。
他们在保护阴丽华之前,刘秀的身上多少还带着些初出茅庐的稚气,而现在的刘秀,在他身上已经找不到当初的稚气,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沉稳。
这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是没有跟随在刘秀身边,但柱天军的事迹,他们在宛城这里也都有听说过,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关于刘秀的事。
龙渊三人有时候也会暗自懊恼,不能跟随在主公身边,攻城拔寨,只能待在宛城边上的这座小庄子里,什么都做不了。
甚至有时候他们看到阴丽华都会生出恨意,如果没有这个女人,他们也不用整天憋在这了。
不过出于对主子的忠诚,龙渊、龙准、龙孛心中有再大、再多的不满,最终也都咬牙忍了下来,起码在表面上,他们一直都是对阴丽华客客气气的。
他俩在偷偷打量刘秀,刘秀也在打量着他俩。他先是拍拍龙渊,又拍拍龙孛,笑道:“看起来,这段时间你们三人也都没闲着,精壮了不少啊!”
龙孛急忙说道:“属下深知,日后要追随主公,闯出一番大业,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三人当中,属龙孛的心眼最多,反应也最机敏。
借着刘秀起的话头,先把自己的决心表达出来,当然,他也是怕阴丽华回到新野后,主公又把自己安排在阴丽华的身边给予保护。
他的小心思,瞒不过刘秀的眼睛,后者听闻他的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丽华回到新野,自然会有阴家的庇护。”
他的话,让龙渊、龙准、龙孛吃了一颗定心丸,脸上的喜色更浓。
刘秀向后招了招手,把贾复、许汐泠、虚英、虚飞、虚庭、刘全等人一一介绍一番。
当初虚英、虚飞、虚庭留在刘秀的身边,与他的约定是,等到他的伤势痊愈之后,他们三人便离开。现在刘秀的伤势早已痊愈,不过虚英三人也一直没有走。
表面上的原因是刘秀不肯放他们离开,而真正的原因是,他们三人本身也不愿意走。
看到众人相互见礼,聊到了一起,刘秀叫过来一名仆人,让他给自己引路,去往后院。
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阴丽华,刘秀早已是心急如焚。他正往前走着,听闻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瞧,跟上来的是人许汐泠和刘全。
刘全是刘秀的眷属,跟着他去后院见阴丽华,倒也算正常,许汐泠跟过来,就多少有些唐突了。不过刘秀也没有多说什么,看了一眼后,继续快步向前走去。
李通家的这座庄子,条件是没得说,周围的环境优美,庄子里的景色也不遑多让,走在其中,仿佛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只是此时的刘秀,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庄子里的美景,他现在心心念念的,都是阴丽华。
显然,阴丽华现在还不知道刘秀到来的消息,进到后院,刘秀便听到琴乐之声。刘秀的脚步顿了顿,示意领路的仆人还有刘全、许汐泠,在此等候,他自己顺着琴音,走进阴丽华所住的院子里。
刘秀一行人正赶着马车要出营的时候,有一人骑着马,追了过来。
那人追到马车近前,开口问道:“车内可是刘将军!”
听闻有人叫自己,刘秀让赶车的虚英停下来。他挑起窗帘,向外一瞧,只见马车旁的这人,年纪不大,二十左右岁的样子,生得文质彬彬,相貌俊朗。
刘秀问道:“阁下是?”
青年在马上拱手施礼,说道:“在下贾复,奉王将军之命,专程保护刘将军到宛城。”
刘秀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原来此人就是贾复贾君文!
他重新打量了贾复一番,从马车里走出来,向贾复拱手回礼,含笑说道:“原来是贾君,失敬、失敬!”
刘秀有听过贾复的战绩,在攻打梁丘赐军大营的时候,贾复一回合一个,连挑了三名莽将,于乱军当中,锐不可当,进出莽营,无人能敌。
最难得可贵的是,贾复并非武夫出身,而是文人出身,在这一点上,与刘秀十分相似,都属于弃文从武,所以对贾复这个人,刘秀有天生的亲近感。
只不过贾复加入绿林军的时间太短了,虽然武力过人,能力出众,但在绿林军里的身份和地位都不高,刘秀也一直没见过他。这次还是两人的第一次碰面。
刘秀含笑说道:“王将军实在太客气了,还专程派贾君来保护我!这次真是麻烦贾君了!”
贾复还真没想到,自己在绿林军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新人,而刘秀竟然对自己这么客气。
要知道刘秀可是刘縯的亲弟弟,以前是柱天军的二把手,现在说他是整个汉军的二把手,也并不为过,自己与刘秀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
而在刘秀身上,他感受不到丝毫的傲慢与轻视,有的是平易近人,温文如玉。
其实,早在王常在派他来的时候,就已对刘秀这个人赞赏有加,只不过贾复也没太往心里去。
以为王常只是碍于刘縯的面子,说说客套话罢了,现在见到刘秀本人后,贾复对刘秀的印象呈直线上升。
贾复清了清喉咙,说道:“刘将军客气了,此乃属下分内之事。”
见到贾复,刘秀突然来了兴致,让虚飞牵过来一匹马,他与贾复并骑而行。
“听说贾君以前学的是尚书?”
“正是!”
刘秀笑道:“说来也巧,我上太学时,学的也是尚书。”见贾复惊讶地看着自己,他老脸一红,摆手说道:“只是学业平平而已。”
在绿林军中,哪里有人上过太学?即便是贾复,读的也是郡学,没上过太学。
刘秀话锋一转,问道:“贾君为何又弃文从武了?”
贾复正色说道:“大丈夫在世,当尽力一搏,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刘秀抚掌,赞道:“说得好!贾君大丈夫也!”
这一路到宛城,刘秀基本没怎么坐马车,一直和贾复、李通、朱祐等人骑马同行。
他们聊当今之时局,聊天下之大事,刘秀和贾复二人也是聊得非常投机,可谓是想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