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变

汉天子 六道 3529 字 8个月前

说白了,那已经是军粮,军粮在自家的粮仓里被烧毁,他如何能负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他向前连连叩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哽咽道:“刘将军,粮仓起火,真的不是小人所为啊……”

他话没说完,刘秀打断道:“即便不是你所为,也有失职之过。”

何鲁身子猛的打个冷颤,一头顶到地上,身子哆嗦个不停,但也无言再做解释。刘秀说的是事实,他解释的再多,也改变不了粮食被烧毁的这个事实。

“吃一堑长一智吧,这样的事,我希望以后不会再发生!”说着话,刘秀拉着何鲁,把他从地上拽了起来。

何鲁诧异地看着刘秀,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刘秀问道:“各士族族长在你永仓粮铺订了多少粮食?交了多少钱?”

何鲁小心翼翼地看眼刘秀,忙又低垂下头,小声说道:“他们……他们总共订了一千多石粮食,交了……交了近百万钱。”

正常时期的粮价,一石粮食不到两百钱,一千石粮食,也就十几万钱,而现在,就算颍川郡这个地方还不算缺粮,粮价都翻了好几倍。

可是百姓们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反而还因为王莽制定的各种苛捐杂税大幅缩减,可见,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会有多艰苦。

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揭竿而起,大大小小的起义军,数以十计,甚至百计,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谁要让百姓们活不下去,百姓们自然也会让他活不下去。

刘秀沉吟片刻,说道:“如数赔偿给人家吧!”

何鲁暗暗咧嘴,小声说道:“如数赔偿,肯定不会让士族满意,按照规矩,未能履约,要……要加倍赔偿!”

“那就加倍赔偿好了!”

“可是……可是……”可是加倍赔偿了士族,他以后还拿什么去农民手中收粮?

他没好意思说出口,刘秀倒是明白了他的难处。他眨了眨眼睛,问道:“何掌柜,倘若我借给你两百万钱,你可以收上来多少粮食?”

何鲁一惊,诧异地看着刘秀,过了半晌,他才反应过来,急声说道:“小人……小人至少能收来五千石的粮食。”

两百万钱,能收上来五千石粮食,你收了人家一百万钱,才卖出一千多石粮食,这其中的利润,还真是巨大啊!

见刘秀看着自己,笑得别有深意,何鲁缩着脖子,颤声说道:“他们来买粮食的时候,小人……小人还没调价呢!”

“其实,是你想在士族身上大大的捞上一笔吧!”

刘秀未必喜欢士族,但他更讨厌别人在他面前说谎。他说道:“我对何掌柜,是以诚相待,可何掌柜当我是傻子不成?”何鲁打个冷颤,噗通一声又跪了下来,边连连叩首,边急声说道:“小人……小人是想赚士族一笔钱,再……再拿这些钱,收来更多的粮食,赠予将军,希望能以此讨得将军的欢心!”

看着感激涕零的何鲁,刘秀笑了笑,话锋一转,问道:“何先生,颍川这里,最大的粮商是谁?”

何鲁一怔,仔细想了想,正色说道:“应该是吕允,他是太守吕连的从弟。”

刘秀哦了一声,点了点头,含笑说道:“只要何掌柜肯一心一意地帮我汉军做事,以后,亦可取而代之。”何鲁诧异地眨眨眼睛,过了半晌他才反应过来,又要屈膝跪地,刘秀抢先一步,搀扶住他,笑道:“何掌柜不必如此多礼。说起来,妙英小姐帮过我,单凭这层关系,我也

不会亏待何掌柜!”

“是、是、是!刘将军所言极是!从今往后,小人一定尽心尽力,为汉军做事,为刘将军做事!”

为汉军做事,他是以平常的语气说的,为刘将军做事,他是加重了语气说的,他这句话的重点,也就很明显了。

刘秀暗道一声聪明,他乐呵呵地说道:“快到晌午了,何掌柜和妙英小姐不妨留下来,一切吃顿饭吧!”

“这……这未免也太叨扰了吧?”

话是这么说,可何鲁的嘴巴已经乐得合不拢。自家的闺女,还真是自己的福星,巴结上刘秀这座靠山,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刘秀摆手说道:“谈不上叨扰不叨扰的,只是一起吃顿饭而已!”

中午,刘秀令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与何鲁、何妙英父女二人一同吃的饭。

离开县衙,在回家的路上,何鲁都感觉自己的身子轻飘飘的,如同身在云端,有不真实感。

何鲁瞥到闺女皱着秀眉,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哈哈一笑,说道:“妙英啊,看得出来,刘将军对你很有好感,以后有时间,就经常过来走动走动。”

何妙英暗叹口气,她怎么没看出来刘秀对自己有好感呢,不过她倒是看出来刘秀对自己的阿翁很有好感。

家翁在襄城既不是士族,又不是德高望重的学者,堂堂汉军首领之一的刘秀,为何会对家翁青睐有加呢?

这只有一种解释,刘秀看重了家翁手中的粮食,但现在整个襄城都已经被汉军控制了,刘秀想把家翁手里的粮食都弄出来,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如此礼遇。

至于刘秀更深层次的用意,就不是她所能理解的了。

同样不能理解的还有贾复、马武等人。

等何家父女离开之后,马武好奇地问道:“主公,何鲁只是个粮商而已,我们需要粮食,只需一句话,他还敢不乖乖交出来,何必对他如此客气?”

难道是主公看上人家的闺女了?可也不像啊,吃饭的时候,主公眼中只有何鲁,根本没有何妙英。

见众人都在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自己,刘秀淡然一笑,说道:“拉拢何鲁,扶植何鲁,都只是在为以后做打算罢了。”

大哥以为,只要牢牢把握住兵权,就可以随时把刘玄踢下皇位,取而代之。

不过在他看来,大哥把事情想简单了。刘玄在皇位上坐的时间越久,他的地位就越稳固,以后也越难动摇。

大哥真要取而代之,弄不好就会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