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那么聪明,自然能听明白王凤的话外之音,要收服汝南,他肯定支持,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的,他得留在颍川这里,主持大局。
说白了,王凤的意思就是,要打仗,你们爱谁去谁去,反正我不去,现在颍川安全,我就在颍川这里待着。
还没等刘秀接话,王凤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正色说道:“对了,昆阳这边的战况,也需要有人去面见陛下,禀报详情,这件事,也只能由我去做啊!”
说着话,他还露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
刘秀都差点笑出来,王凤不愿意跟着他去汝南打仗,这倒是正和他的心意,王凤胆子太小,私心又太重,打起仗来,畏手畏脚,与他的作战理念完全不同。
可要命的是,王凤的官职又是上公,一起出外打仗,刘秀还必须得听他的,王凤不去汝南,他当然是乐得轻松,也更可以放开手脚。
他正色说道:“成国公可留在颍川,秀愿率军去往汝南。”
王凤眼睛顿是一亮,抚掌笑道:“如此甚好!有文叔亲自前往汝南,我军定能大获全胜,顺利收服刘圣一部!”
刘秀说道:“成国公,收复汝南,我需要兵马和粮草、物资。”
王凤正色说道:“文叔要调用多少兵马,尽管说来,至于粮草、物资,从莽军大营里缴获的那些,文叔可随便征用!”
他不敢去打仗,但是对于敢去打仗的人,倒是很大方,不会在兵马和物资上多做为难。
刘秀想了想,说道:“需两千骑兵,五千步兵。”
王凤只略微想了想,便点头应道:“可以。”其实刘秀所要的兵马也并不多,总共才七千将士而已。不过一旁的李轶可不高兴了,刘秀只是个偏将军,凭什么能率领七千兵马出征?他阴阳怪气地说道:“我部在颍川,总共才万余将士,文叔现在要调动七千兵马,我部在颍
川,就要面临无兵可用的境地了。”
刘秀眨眨眼睛,含笑说道:“如果李将军能率领七千将士,攻下汝南,我亦可以让贤于李将军。”
他这句话,当场便把李轶堵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
汝南可不是个小郡,比颍川要大得多,共有三十七县,郡军加上各地的县兵,少说也得有数万之众,让李轶只率领七千兵马去打下汝南,他还真没有那个本事。
对于刘秀的反驳,李轶虽然义愤填膺,但也不得不承认,刘秀打仗确实是厉害,带着三千人就敢强攻数十万莽军的大营,太疯狂,也太不可思议。见李轶脸色难看,沉默不语,王凤和着稀泥,打个哈哈,说道:“以我部目前之兵力,要想收复汝南,非文叔莫属。不过,文叔啊,此战万不可掉以轻心,汝南乃豫州大郡,城镇众多,莽军之残部,可不容小觑啊!”
昆阳之战结束后,刘秀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打算趁热打铁,借着莽军大败、己方士气大盛的机会,挥师南下,抢占更多的胜利果实。
与刘秀不同的是,王凤连日来乐得找不到北,一直在组织人手,收拢莽营遗留下来的物资。
四十多万的莽军,全部被打散,逃走的时候,根本没带走多少东西,莽军连营里遗弃的物资之多,堆积如山。
光是大型的攻城武器,统计下来就有数百架之多,另外还有粮草、武器、盔甲等等的辎重,数量多到不计其数。
莽军数十里的连营,遗留下来那么多的物资,想要全部收集起来,也是个大工程,需耗时良久,刘秀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昆阳这里耽搁。
昆阳大捷后的第三天,刘秀便找到王凤,提出己方现在应赶紧率军南下,直取汝南。
汝南位于颍川的南部,与南阳、颍川皆接壤,己方若是能占下汝南全境,那么南阳、颍川、汝南就形成了个三角阵,可以彻底巩固己方的根基。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汝南境内有汉军。
王莽称帝后,随着地位巩固,开始对全国各地的刘氏宗亲进行打压,汝南的刘氏宗亲自然也未能幸免。
在汝南刘氏宗亲中,声望颇高的刘圣,便被王莽削掉爵位,贬为庶民。刘圣这个人十分能忍,被贬后,隐忍不发,卧薪尝胆,直至绿林军起事,汝南这里也出现了绿林军分支,刘圣才揭竿而起,召集湘南一带的宗亲,联合绿林军分支,逐渐
形成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
刘玄称帝后,身在汝南的刘圣也表示愿意向更始朝廷称臣。只不过刘圣说得很好听,而在实际当中,他并没有给予更始朝廷像样的支持。
像昆阳之战爆发时,刘秀也有派人去了汝南,向刘圣借兵,但刘圣以汝南郡军凶猛,己方自保尚且困难,实在无法分兵为借口,决绝了刘秀的请求。
在刘秀看来,刘圣虽然打着汉军的幌子,但他这支汉军并不可靠,趁着眼下的机会,己方应赶紧出兵汝南,一是消灭当地的郡军,其二,是将刘圣一部彻底收服。
如此一来,己方技能得到汝南一个郡,又能吸收刘圣一部,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昆阳之战让王凤吓破了胆,现在王凤只要一听到打仗,就觉得头疼。他看着提出南下的刘秀,一脸的苦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文叔,我们才刚刚在昆阳打了一场大胜仗,挫败了数十万的莽军,现伤兵满营,将士疲惫,这个时候,不宜再开
战了吧?”刘秀正色说道:“成国公,现在正是收复汝南的好时机!汝南的郡军、县兵有相当一部分在昆阳被打散,现在正是汝南虚弱之时,让若我们不趁此机会攻占汝南,那么,汝
南势必要落入刘圣之手。”
“哎呀!”王凤长叹一声,满不在乎地说道:“刘圣也是汉臣,汝南被刘圣攻占,和被我部攻占又有没什么区别嘛?”
稍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文叔在昆阳之战,立下首功,等回到南阳,定要被陛下封侯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