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

楚臣 更俗 3641 字 7个月前

索回来的常规情报显示,颍谯徐泗等地蝗群遮天蔽地仿佛乌云笼罩天穹,而大楚境内今年春夏以来洪涝成灾,对江东、江西、湖南等地农作物生产影响都很大,似乎要向天下百姓展示什么叫天灾人祸、世道艰难。

韩谦在五尖山视察浅层煤矿资源时,那持续数日的豪雨,实是一场数十年难遇一次的大台风从秀州登陆,横扫太湖沿滨的州县之后,又从京畿、池州往北面巢滁濠寿等地扫过。

秀湖、京畿等地风灾严重,初步统计就有屋舍逾十万间倒塌,民众伤亡上万人,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池巢滁濠舒寿等地,风灾不严重,但大面积的连降豪雨,山岳丘岭间连发大水、山洪暴涨,日子也不好过。

汇聚四周山岳来水的巢湖,八月底时水位差点就漫过东岸新筑的湖堤——东湖西侧的两道新堤,都是照目前能勘测到的最大洪水残留痕迹高程修建的,差不多已经达到五十年一遇的水准了,但八月底都已经是仲秋、深秋之交了,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洪水汇涌过来,也令众人猝手不及。

东湖一度调四千兵马镇守大堤,生怕湖堤被汹涌的大浪湖水冲垮掉,使得这三四年来在东岸的建设成就毁之一旦。

好在裕溪河的疏浚拓宽,这两年都没有停息过,大雨一停,巢湖水位就很快降了下去,到九月上旬险情就算是彻底渡过去了。

现在算是风歇雨息,但各地的灾情正如雪片的快速会拢过来。

也是亏得淮西地广人稀,绝大多数屋舍所建地势颇高,大雨一停,都不虞有积涝之忧。

各乡县当下主要也是加强即将结穗的水稻田的排水,损失在能承受范围之内。

诸县新建的煤铁矿场及工坊被山洪及泥石流冲垮十数处,所幸人员伤亡极微,整个淮西地区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目前却是利用赤山会在太湖沿滨部署的人手,将受风灾、家舍被毁的灾民,更加积极往淮西疏导、引流。

事实上从入夏以来,长江沿岸及太湖沿滨就水患频频,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窜乡野,地方上也难以管束,也无力及时赈济,遂成流民,在赤山会的积极疏导之下,七月、八月流入淮西的民户都有两三千户之多。

九月流入的灾民数量更多。

两年多时间里,棠邑军的防线往北大踏步推进了两次。

之前沿滁河、石泉河、浮槎山修建的防线,以及后期沿乌金岭、紫蓬山、五尖山西北麓修建的防线,随着大量的驻军往北推进,目前有大量半永备性质的兵营屯寨,都腾空出来。

腾空出来的兵营屯寨,以及屯寨附近新开垦的田地,都可以用来安置新迁入的民户,都不用额外投入的;而即便以低廉的价格售给灾民,也多多少少能收回一些军资开销。

而早在韩谦与王珺成婚之前,从去年淮东大规模迁徙受灾民户过来,韩谦就着官钱局出面,从江东、江西、湖南等地收购大量的牲口,又从叙州发展起来的各家工坊,大量收购铁制农具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然后以借贷的形式,分配到新迁民户手里。

韩谦初出叙州时,官钱局的总资本才二十万缗,但在允许叙州的织户将棉纱织布直接折成钱款存入官钱局,并通过赤山会对江东、江西等地销售,官钱局的总资本很快就扩张到一百二十万缗。

而在之后两三年间,官钱局的总资本又稳健扩张到四百万缗,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乔陈等家输入的上百万缗钱粮;而向各地迁入民户出售田宅、并支借出去的钱粮也都包含在其中。

四百万缗钱款之中,支借给寿王府及淮东总计达到一百二十万缗,棠邑军为弥补军资不足,前后总计支借了一百一十万缗,各家在东湖办各类工坊织院以及煤铁矿场,总计支借五十余万缗;此外除了官钱局还留有六十万缗钱的积存外,差不多还有五十多万缗钱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放贷出去。

这么做,除了能保证官钱局的资本能稳定增殖、将官钱局的资本更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闲置在钱仓之中之,更重要的是能不再局限于县乡有限的财政水平,而能帮助新迁农户快速扎根于淮西,并快速提升地方上的农业生产水平。

大规模的集中采购,也有助于叙州及东湖诸种工坊生产规模的稳定扩大。

早年楚州馆也有类似的官钱铺,但功能太过单一,对早期这种金融机构的雏形,显然缺乏足够而深刻的认识,也就没有办法跟地方治理进行如此密切的结合。

只有不断填入新的人口,并使之迅速扎根下来,滁州境内、巢州北部以及寿州、霍州南部因为频乱战乱被荒废下来的土地,才能重新得到开发。

不过,棠邑制置府所辖的军民总数,即便六月底统计已经正式超过一百万了,七八九每月流入的人口都超过万人,但相比较广袤的地域,还是太地广人稀了。

要知道前朝中期时,包括今日淮东、淮西在内的淮南道,人口一度高达一百二十万户、逾七百万人。

当时占据淮西最富庶之地的巢州,人口一度高达上百万之多。

然而,在经历逾百年的频繁战乱之后,此时淮东、淮西加起来都不到二百万人口。

韩谦原计划今年秋冬,将棠邑左右军缩减了四万五六千人左右,以便腾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地方建设,目前看来这个计划则要无限期拖延下去了。

九月二十日,陈如意才携旨进入东湖,代表延佑帝及政事堂询问棠邑对联蜀伐梁之事的意见。

韦群出使大楚,联楚伐梁之事到这时候才算是在大楚朝堂之上正式公开,朝野一时议论纷纷。

韩谦当然是第一时间上书进奏,声明坚决反对的立场,而除了他这一系官员之外,沈漾、杨恩、郑氏刚开始都还是持反对态度。

沈漾、杨恩却不是说担忧蒙兀人会渔翁得利,而是从大楚目前的现实状况考虑,不是很主张出兵。

北线三镇,韩谦第一个就明确表示,棠邑军不会出兵北上,而在寿春、凤台、霍邱等地未下,也不会从潼口这一个狭窄的缺口处,贸然往梁境腹地挺进;即便是今年秋冬,也没有强攻寿春、凤台等城的条件。

李知诰则是先确保能吃下罗山守军。

而在沈漾、杨恩看来,他们倘若要支持淮东出兵进攻徐泗地区,就要拨给淮东更多的钱粮资源,现在各方都主张扩编侍卫亲军,又遇江东大灾,哪里有钱粮拨给淮东?

淮东自然是希望能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夺下徐

泗地区,但蜀国真正渴望的是楚军能出兵进攻武关。

不过,话说回来,蜀军从梁州出兵进攻关中,以及未来控制、统治关中,更具地利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