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之知道自己的意见并不重要,他含笑的回答,“回禀皇上,微臣以为,这些事是贾恩侯身为臣子的本分,就是不赏赐也没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上对贾恩侯一家已经是非常宽厚,皇上实在是要赏也可以赏赐一些田地或金银……。”张远之可不会为贾赦要其他的封赏,他出面可不行。
“张爱卿,朕知道你避嫌,你说的这些是一定要赏的,贾恩侯这次功在社稷,朕要重重的赏……,朕要亲自拟旨,封贾恩侯为荣国侯……。”圣人对贾恩侯的这次表现可是大大的赞赏,圣人心里觉得贾恩侯在别的方面不出色,不要紧,他忠君,还心系君上,为君解忧,老实本分,又没有什么大是才能,还不插手军中之事,圣人很忌讳,军功起家的勋贵子弟,过多的和军中之事参与过多。不过勋贵们过个一两代再参与军中之事,他倒是比较放心。
贾恩侯还算很会做事,稻种请自己命名,稻种晒干后,第一时间上告朕,而不是他们一伙勋贵和世家,要不然留给朕的只有骨头,还并不擅自处置,还等着朕派人前去接受,细心的准备了一份种植的各种细节记录,这样的臣子才是真的臣子,没有大本事不要紧,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办事。
“夫人,我想了想,我这样天天的玩,玩得也腻,想找点事做,你说爷我找点什么事做。”这个时候贾赦除了身上的爵位,还没有其他的官职。
“老爷,您要是真想做事,进六部可能还真不容易,但是咱可以找个七品的官职,做个小县城的县令做做,这个只要老爷不作奸犯科的,老爷就能凭着资历慢慢升迁,也好过在六部天天看着上司的脸色行事的好。”邢慧早就想离开贾府,出门找点物种,丰富蔚蓝。
“夫人,你这个提议很好,只是爷不知道那个地方好啊!”贾赦对这些是一点也不知道。
“老爷,我们也不需要找个很富裕的县城,这样也不容易做出成绩来。咱可以找个不太穷也不太富裕的县城,这样也不扎眼。”
“行,明天我就去找人活动活动。”贾赦在邢慧的影响下,现在每天生活的很有规律,人也没有什么消极的心态。邢慧每天都在贾赦回来后给贾琏读一篇史记。贾赦听多了,人也明理明事很对,她还在父子两面前经常说一些励志故事,还说些做人的准则标准,与古代的中庸之道不同,由与现代的激进不同,更多的是一套利己不损人,但不胆小怕事,怎么正确看待人生挫折的标准。要知道邢慧前世虽然只活了二十八年,可她是个聪敏的人,又在机关单位工作了七年,经历过许多事,也看过许多事。后来灵魂飘荡在不同时空,更看到许多事。她的人生经历也算极其丰富的。
现在的贾赦可和以前不能相比,身上多了许多积极的人生态度。
夫妻俩聊了半天,贾赦才出去找人办事。他们这些勋贵子弟,就是不科考,也可以捐官,他这样的捐个七品县令还是可以的,至于能不能升迁,邢慧可不管,先出去再说,天天憋在这贾府里,她快憋出病来。
邢慧和贾赦谈了之后,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庄子和铺子里的事,她还要安排弟弟妹妹们,和她一起走,她要趁着在外边自由的机会,帮原身照顾她的亲人,最主要是掰正一些不好的习性,还要让让原身的弟弟至少中个举人才是。
“夫人,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爷我办好了,过几天就有人来通知我去上任喽。”贾赦凭借自己平时的狐朋狗友还真的让他把事办成了。
“老爷,真的吗?老爷你真是很棒。”偶尔的鼓励还是要的,这不贾赦听到邢慧对他毫不吝啬的夸奖,脸都红了。
“咳咳咳,老爷我还是有几个朋友的,只是地方选的不是很好,是冀州一个怎么富裕的县城。”
“老爷,这怕什么啊,我相信老爷一定会给那里的百姓带来繁荣的。”
贾赦听着自家夫人的话,还是很受用的。他觉得夫人真的很懂他,是他的知己。
“夫人,谦虚,谦虚点。”
“老爷,你要准备师爷吧!你要去哪里寻师爷。还有你要去冀州做县令的事,是不是要去禀告母亲一声。”邢慧提醒已经陷入喜悦当中的贾赦。
“明天吧,明天夫人和我一起去荣禧堂请安,把琏儿也带上。师爷嘛,明天问问熟人有什么推荐没有。”
“老爷,要不你现在写封拜贴给张府,咱们后天带着琏儿去看看他外公外婆。这一去还不知道要几年才回来。”邢慧建议贾赦。
贾赦一听到张家就有点发怵,他知道张家对他的各种不待见。不过夫人说的对,还是要带琏儿去外家看看,认认门。
张家这时候也得到了消息,张尚书听大儿子说的时候还有些不相信,贾赦那个纨绔子还要求去外地做个小小的县令。
“老大,你怎么看?”张远之张尚书现在是户部尚书一个管钱却永远没钱的部门。原著里面一直没有出现估计是出了什么差错,被贬或罢官。
“儿子认为这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贾恩侯会不会带着那孩子一起走。”张青松现在也朝为官,是正四品的御史大夫。他还有两个弟弟在外为官。
“希望吧!”张远之一想起自己的女儿心里就难受。
贾赦很快就写好拜贴,让人送到张家。他心里很忐忑。
此为防盗章在荣寿堂,贾母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老大呀,你这个不孝的东西,有你这么多自己的弟弟的吗?你们可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呀!你是不是要气死我呀,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孽障,你个混账东西,还不把你扣下的银子给政儿送过去。”贾赦由着贾母大骂,不等贾母骂完,贾赦带着贾琏就走。
“琏儿,现在一切已经真相大白,家里的事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你只管安心读书,来年一举中举。”贾赦拍着儿子的肩,心里是深感安慰。儿子不像他一事无成,以后有岳父家和妹夫看着,肯定比他强不少。
“是,父亲。儿子会努力的。”贾琏这两年跟着姑父,增长了见识,也开阔了眼界,对所有的事物不再看表面,为人处事很有章法。
寒冬腊月天,河面上并不是很好走,林如海一家坐船慢慢的到了京城。
一家人终于在腊月初八赶到京城,林如海和贾敏抱着一岁的小儿子,黛玉牵着平安跟在后面,大件的行李和物件早已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送到京城的宅子里。
现在随身带着的都是一些日常用惯的物品和一些孤本字画。黛玉早在半年前就派管家忠爷爷的大儿子来京城重新修缮林府,黛玉要来了府里的布局图,重新规划,每个院落都修缮一新,特别是洗漱的地方和厕所,全按黛玉的图重新修过。还有每间屋子都有地龙。京城的冬天可比江南冷多了。
来接大家的是忠爷爷的儿子林全,他带来二十多辆马车。
贾敏在家里休整几天后,才给娘家荣国府送信,林如海这几天一直等待皇帝的召见。这几天林如海除了拜见恩师之外,连昔日的师兄和好友一个也没联系。老老实实的在家等待着。
今天一家人穿戴一新,去往贾府。
贾敏的心情是最复杂的。她恨母亲对黛玉的不慈,又恨大哥万事不管的态度。贾政一家早已被重生的贾敏剔除在心门外。
两匹油光水滑的冷血宝马迈着优雅的小方步,稳稳地拉着马车,驶过车水马龙的大街,马车“格拉”“格拉”响着,慢慢的,只听到外面的声音越来越近。
这冷血宝马还是上世黛玉送进空间的一对夫妻马,下的崽,现在已经被蔚蓝优化的更加神骏。它们一红一白,通体没有一丝杂色。在街上尤其耀眼。街面上不知有多少皇孙贵族看着这对冷血马。
林如海本不想这么高调,可是黛玉不愿意委屈自己,这又不是什么稀世之宝,还怕别人惦记。今天以林如海的圣宠,就是皇子也不好明抢这对马。这对马拉起马车来,步伐稳健,身体强壮。坐在马车上没有什么颠簸的感觉。很舒服。
“康康,姐姐抱抱你。”黛玉喜欢逗弟弟,平安已经知事不少,没有以前好玩。可小弟弟不过一岁,最是好逗的时候。闲的蛋疼的黛玉,刚好借着带弟弟的名义每天换着花样的玩弟弟。
现在就能看到,康康的脖子上被黛玉围了一个颜色鲜艳的大红围巾。这还是黛玉特地找来的。
“玉儿,你弟弟都快被你玩坏咯。”贾敏喜欢女儿朝气蓬勃的样子,比上世一副病殃殃的样子更招人疼。
“娘亲,不会的。你看康康很喜欢我的。”
林如海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的满意,他家几代单传,没想到在他这里居然还有三个孩子,他不贪心有这三个已经心满意足。
贾琏站在门前,迎接姑母一家。他也有一年没有看到姑母和姑父,表妹表弟。还是一年前姑母生小表弟的时候去过扬州见过姑母一家。
贾琏现在也是秀才,只等着明年下场考举人。
马车刚停下,贾琏就站到马车前,亲自扶林如海下车,“侄儿贾琏见过姑父。”贾琏伸手扶着姑父。“琏儿,现在越发的精神了。”贾琏刚开始到扬州的时候就是一只小弱鸡。又白又瘦。现在红光满面,身体也结实了许多。
“侄儿这还是托表妹的福,没有表妹侄儿这身体也没有现在这么好。”
“好了,一家子骨肉说这些客气话干嘛。”贾敏把孩子递给贾琏,在林如海的帮助下下了马车。
“是,姑父姑母我们快进去吧!祖母早就等在那里。”
“好吧。”
穿过外院来到贾母住的荣寿堂,贾母坐在上座等了许久。贾母身着暗红色锦缎褙子,笑容满面的坐在上座。
“女儿(女婿)拜见母亲(岳母)。”贾敏和林如海双双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