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娘的爹娘这才悟过来,连忙就在长房名下的铺子里寻了一个沈家家生子儿的伙计,年轻能干,前程无量的。因家里负担大——无父、瞎娘,幼弟幼妹,合家子都靠他一个,所以说亲的人都不太敢上门。
沈濯听了这个人选,倒是挺满意,便命人告诉他们:“我给出头面衣衫,你们出十贯的嫁妆。压箱钱你们管不着,我自己给月娘。”
老两口本来还打算把家里的钱都给儿子攒着,但沈濯发了话,再肉疼也只好拿了出来给月娘办嫁妆。
韦老夫人和罗氏听说了,都感慨地笑,各自都赏了东西给月娘添箱。
月娘一一都磕了头。
又有秋嬷嬷六奴甚至寿眉等人送了她贺礼。
到了六月底,月娘风风光光地出嫁了。
鲍姨奶奶和小鲍姨娘在自己的院子里骂了整整三天的街。
——沈簪难道还不如个外来的臭丫头么?!
罗氏听说沈濯给了月娘五贯钱的压箱钱,正奇怪怎么这样少;接着就听芳菲私下里告诉她,沈濯把她自己最喜欢的一套珍珠头面给了月娘,还花了三十贯在南城悄悄地给月娘买了一个一明两暗的小小精致宅院。
罗氏沉默了许久,对芳菲说了一句:“心软总比无情强。”
沈濯跟月娘说得明明白白:“他有弟弟妹妹,你以后要嫁小姑子,娶小婶子。兄弟两个势必要分家的。
“哥哥这样能干,瞎娘跟你们,给兄弟另置房产,简直就是一定的。可他便是再能干,那离当掌柜的、挣大钱可还得个十几年呢。到时候你怎么办?
“这个院子你别吭声,赁出去,每个月的菜饭钱也就有了。你手头也宽裕些。
“等小叔子成亲,若是小婶子人好,你就把这个小院子一卖,在你们隔壁再买一个给他们安家。亲的热的走动起来。
“若是小婶子不贤良,你就直接把院子给他们,让他们远远地搬走。你又有了名声,又没了麻烦。到嫁小姑子的时候,一家子已经有了好名声,你想怎么做,都方便。”
月娘终于忍不住,抱着沈濯哭了个死去活来。
但经此一事,沈家家仆的女儿们,忽然都愿意往如如院里送了。倒是令沈濯始料未及。
沈濯是罗氏的心尖子,甚至可以说,比沈承还紧张三分。
可就是她的心肝宝贝,三番两次被自己的庶女害,还差一点儿就害死了……
冯氏就算再觉得自己冤枉,也只有咽下去。
陪着笑脸,冯氏赶紧带着沈溪和沈佩告辞走了。
唯有沈溪镇定自若,上前天真笑着跟沈濯道别:“二姐姐,你好好养着。你不能出去,我就时时来看你。还给你摘新鲜花儿来插瓶!”
擦,她就有这么厚脸皮,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沈濯哼哼哈哈地跟她说了“好走”。
今天一大早,坊门刚开,沈簪就被送走了。跟车的除了“护送”的婆子,唯有鲍姨奶奶的大丫头品红。归海庵不留仆从,品红送到了也得回来。
就连沈簪的两个丫头,也被冯氏利落地处理了——夭桃归了沈溪,小桃归了沈佩。
小鲍姨娘在小佛堂被堵着嘴捆了一整宿,沈簪走了才松开,已经气息奄奄。鲍姨奶奶亲自去看望了一回,倒是没闹起来,径直令人给沈信诲送信去了。
看在二房还算识相的份儿上,罗氏没打算再往下打压,但是好脸色肯定是半分都没有的。
罗氏看着她们的背影冷哼一声,一点儿都不顾忌着旁边坐着的韦老夫人和米氏。
韦老夫人也不管,只是哄着沈濯:“听张太医的话。等你全好了,我让你娘带着你去大慈恩寺看法会热闹去。”
米氏这才笑道:“赶得巧,前儿我娘家侄女儿回京了,弄了几盆花儿回家。我嫂子就给我送了两盆来。如今我有身子,偏偏忽然闻不得这味道了。所以就带了来,请微微替我代养,可好啊?”
说着,令人搬了进来,却是两盆竹节海棠。
这种海棠根本就没有香味,只是艳红得小巧可爱,颇为娇媚。
米氏很会做人啊。
沈濯嘻嘻地笑着,谢了她,收下来:“玲珑,都摆到我书房里。这花得衬着我那架子书,才更好看。”
米氏目露欣赏,跟韦老夫人说了一声,也就告辞。
韦老夫人等她走了,才叫了寿眉来问:“二小姐昨晚睡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