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是势大,可再怎么样,也不如万俟盛的乌纱帽能镇得住人。
沈濯想要出去闲逛,想不被打扰,沈家做不到,但“万俟县令”四个字,能做到。
郜氏被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堵得无言可对。
她怎么从来不知道,这位侍郎夫人有这样难对付的?
不是说被庶房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么?
公公和孝叔一心觉得人家好拿捏,一座侍郎府都能变成家族在京城扩展势力的踏脚石。可她怎么忽然觉得这个主意有点儿不靠谱了?
至少,自己一个人对付她,有些吃力了……
罗氏接着又给她台阶:“我听说大嫂答应了姐儿们要请她们吃新竹笋的?可惜沅姐儿去了她外家,这事儿只得拖后了。不如这样,不是族里挑了几个姑娘想跟着上京么?这个月,请她们轮流陪着濯姐儿去玩吧?”
郜氏心思千折百转,却只得接过话来:“好得很。她们几个也都盼着能早些跟濯姐儿亲近亲近呢。”
罗氏笑一笑,端茶送客。
郜氏赶忙回去给想要上京的小姑娘们排一二三四的班——还要跟丈夫公公回禀一下罗氏的态度,这次上京一事,怕是不会太顺利了。
沈濯在榻上一声哀嚎倒了下去:“娘!你怎么能让她们轮流来?我会天天不得安宁的!”
当着四个万俟家的下人,罗氏没好意思大巴掌拍她的尊臀,只得一个又一个的眼刀甩过去:“不然怎么办?反正她们是一天也不会让你安生的。你以为挑拣完毕事情就过去了?门儿都没有!不到咱们出发上船,我保证幺蛾子不断。”
苗妈妈和曾婶都深以为然,连连点头。苗妈妈劝道:“小姐,你耐烦些。本来咱们就是来做事,不是游山玩水的呀。”
沈濯瘫软了几息的工夫,又重新坐了起来,握拳给自己打气:“我是罗氏七娘的亲女儿!我不能怕麻烦!走!我们去睡回笼觉!”
众人正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听到最后一句,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沈濯不理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曾婶和玲珑回房,口中却道:“春柳和福顺跟着我,秋英和寿官留下帮我娘。”
罗氏笑着叹气摇头,示意春柳:“你跟着去吧。”
两个媳妇中年轻一些的春柳屈膝答应一声,忙追着沈濯进去。出屋时一回头,却见罗氏已经温和地开始跟余下的人介绍苗妈妈,并安排事情做了。
沈濯回了房,真的拆掉首饰发髻,爬上了床,嘟囔:“睡,睡饱了才能出门逛。”
一脸忠厚老实的春柳只好去看曾婶。
曾婶笑着拉了她的手到了外间。先彼此介绍了,然后就道:“我正要出去给姑娘买点儿零嘴儿,又不认得哪儿是哪儿。你陪我一起去吧?”
春柳满口答应。
等沈濯迷迷糊糊被推醒,却是曾婶和春柳已经回来,玲珑也趁机告诉她另一件事:“您那位大族伯母来了,领了一群莺莺燕燕。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夫人说,她已经受不得了,您再不起,她就让那一群雀儿都来参观您的睡姿!”
玲珑便叹气:“是啊,怎么可能跟他们有关?我听别院扫地的那个王婆说,他家太爷走得早,母亲懦弱,生被族人欺负得跳了井。就信明爷一个人,拉扯着信昭姑太太和信成爷长大。在吴兴县里,简直是见人矮一辈。哪个会替他们着想哦?”
沈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书册倒下:“你不过才来了一天,就学人家江南人哪个,咦哦!”
曾婶也笑,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又道:“不过我听说,二房的家风极好。信明爷管弟妹和孩子们都特别严厉……”
沈濯却打断了她,问道:“玲珑,你刚才说,信明爷的母亲被逼得跳了井?”
玲珑点头道:“是。王婆不肯细说。我后来跟别人闲聊的时候也问了问,人人都躲着。我觉得这事儿小不了。”
沈濯若有所思。
曾婶则拧了眉:“我上午出去街上买东西,听见有人骂信成爷抠门儿,旁边有老人帮着分辩,说了一句‘二房当年豪富’。接着就有人瞧见了我,大家就都不敢说了。”
沈濯眉一挑:“二房?豪富?!”
她想起来那天祭祖时,沈信明的一身灰白旧袍。
玲珑却又凑过来道:“我还听说,三房在族里也不太得势。说是当年老族长险些把这个位置给了德敬爷的缘故……”
沈濯眼风飘过,又立起书册来看:“八卦!别告诉我你们是凑上去问的啊!丢人!”
玲珑哪里还不知道她的心思,笑嘻嘻的挠了挠脸:“您还真说对了。我还就是凑上去问的。别院里的人就别提了,挨着过来跟我闲聊,说这个贤惠那个能干的,我瞧着人人都想上京呢。
“所以我就索性跟来夸东家的打听西家,听了不少八卦故事儿。不过,里里外外的,没有一个人敢说长房和四房的不是,也是有意思了。”
沈濯脑子里一直回荡着那句“当年二房豪富”,书册再倒下,沉吟片刻,问道:“二房有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么?”
玲珑点头:“有。信明爷家大闺女去年嫁了人。如今家里还有个小儿子,叫沈典,今年十五。”
沈濯嗯了一声:“好,明儿曾婶打听一下他的行踪,咱们去偶遇一下。”
曾婶笑着称是。
虽说这趟来老宅,她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爹爹交代的任务,请那位“北渚先生”去给爹爹当幕僚。但吴兴毕竟是自家的大后方,若果然这样隐患重重,那自己和母亲,可能还真要费一番心思整治一下才好。
尤其是这趟是去京郊修祠堂。修好了,沈家扬名立万,修出了漏子,背锅的可是陈国公和自家爹爹。
何况,自家挑族人入府,是为了培植帮手,可不是为了做祸的。
沈濯心里有点儿不耐烦。
世家大族,谁家还没点儿龌龊过往?自己在这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哪里来的工夫去细细访查?说不得,只好打草惊蛇一下,让那些矛盾自己跳出来了。
——她却不知道,正有人希望她能这样想,这样做。
别院不远的一座庄子上,小小的书房内。
“沈家那两个蠢货已经全信了咱们的话。这母女俩又都不是省油的灯。咱们撤远点,等着看好戏就行。”
“那事不宜迟,我今晚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