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畏畏缩缩道:“老爷,查不出来啊,送这东西的,各个商铺掌柜都不认识,印刷作坊京城也到处都是,除非一家家去查,人家不可能拿着这种事到处宣扬的。”
其实,他们一家家去查也没用,因为胡老三已经关门省亲去了。
至于他请的那些帮工,什么刷油墨的、抬板的,都不认识字,因为是纯力气活,压根就不需要认识字,唯一需要认识字的,码字排版的活都是他自己干的。
就算拿着这东西到处问,也不会有人承认这东西自己印过,开玩笑,黑内阁大学士这种事,平民百姓谁敢认啊!
这东西的出处已经无从考证,京城已经传到处都是,除非出动锦衣卫弹压,不然,这事注定要传的沸沸扬扬。
温体仁这下真出名了,就在一天之内,他成为整个京城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他甚至比前几天闵洪学和闵梦得还热门。
风流韵事啊,最能勾起人的八卦之心,闵洪学和闵梦得干的那些缺德事,传一传也就过去了,温体仁这个却不会这么容易被人遗忘,内阁大学士的风流韵事啊,正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
此时,状元郎文震孟同样拿着一张这邸报状的东西,他脸上再次露出古怪之色。
温体仁有这么荒唐吗?
这个还真说不来,他取出昨天晚上被人射进书房的那张纸,两相一对照,顿时露出恍然的神色。
第二天一早,寅时,早朝准时开始
由于今天要廷推主考官和各房考官,朝臣奏报又少了许多,不到卯时,奏对结束,廷推开始。
廷推乃明朝特有的一种制度,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商议,如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商议,谓之廷议;如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廷推的规模,由皇帝根据事情的大小而定,一般参与廷推的官员为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但有时候也有增补,全凭皇帝的意愿,像崇祯,他就喜欢在早朝的奏对环节过后,进行廷议或者廷推。
他认为,这样既省却了召集官员的麻烦,又是所有朝臣全部参与,比较公平公正,实际上,他这样更容易被人耍,历史上,他就被群臣耍的不要不要的。
这次,他会不会又跟以往一样,被群臣,或者说被温体仁的党羽耍呢?
鸿卢寺礼官刚宣布廷推开始,立马便有人从班列中走出来,趴到地上朗声道:“微臣推举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出任会试主考官,周大人乃癸丑科状元,大明学子无不敬仰,又为内阁首辅,是百官之表率,乃会试主考官最适宜之人选。”
这人是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黄景昉,他倒不是周延儒的党羽,只是周延儒这会儿刻意与朝臣交好,大家对他的印象还都不错,黄景昉是一众与周延儒交好的朝臣推出来打头阵的。
他这刚一推举完,立马就有一堆朝臣出来附和,整个御道中一会儿就趴了足足上百朝臣,崇祯见此情景,并未生气,反而欣慰点头道:“周爱卿出任会试主考官正乃实至名归,朕准了。”
御道上的一众朝臣连连磕头谢恩,就连装菩萨的周延儒也疾步上前,趴地上谢了回恩,这第一个主考官的推举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接下来,真正的战斗开始了,周延儒和一众推举的朝臣刚刚退回班列,新任礼部右侍郎王应熊立马从班列中疾步而出,跪在御道上朗声道:“微臣推举东阁大学士温体仁出任会试主考官,温大人乃戊戌科二榜进士出身,又是庶吉士,而且历官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礼部,朝廷与科举相关的衙门,温大人都曾任职其中,且多为主官,此等阅历,出任会试主考官,实乃最佳人选。”
这个王应熊乃新近依附温体仁的朝臣,所以才会被温体仁的党羽推出来打头阵,他这一推举,御史史范、侍郎唐世济、右副都御史张捷等温体仁的党羽纷纷从班列中跑出来应和。
不过,怪事发生了,温体仁的十余个铁杆亲信出来推举之后,竟然没有人再应和,朝臣大多面露古怪之色,站在那里跟木桩子一样,很显然,他们认为,温体仁不适宜担任会试主考官。
不是说温体仁没资格,会试主考官虽然不是每个朝臣都可以当,但有资格当的却是不少,都察院副都御史以上直到内阁大学士都有资格,也就是说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都有资格,温体仁自然有资格。
但是,昨天京城那一场风花雪月的议论,让大部分朝臣看清了温体仁的嘴脸,这家伙人品实在是太差了,包括阉党余孽在内,大家都不想让这么个人品极其低劣之人充当会试主考官。
崇祯见此情景,明显有点犹豫了,他倒不是不想让温体仁出任会试主考官,他也认为温体仁很合适,但是,这推举的人数有点少啊,上千朝臣,就十余个站出来支持,跟刚才周延儒那上百人支持的阵势相差实在太大了,他有点不好意思拍板啊!
这时候,又有人站出来了,崇祯明显一愣,温体仁更是罕有的眉头一皱。
因为,站出来的,又是状元郎文震孟!
温体仁知道,这家伙就是个愣头青,压根就不怕得罪人,满朝文武,也就这个家伙敢跳出来跟自己硬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