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是明君,不能随意诛杀功臣,而齐焕,寻不到什么错处。
“何出此言?”
陶予恭敬又底气十足道:“因为那个车印,不仅很深,而且没有旧印子,车印所碾压出的土,潮湿程度,都是一样的。可见,是有人将里面的东西,一次性全部运出。”
皇上呵的一笑,“没想到,吏部真是卧虎藏龙,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居然也知道这些!不过,朕有些好奇,你为何对周浚的案子,这么感兴趣?”
陶予抬眸,看向皇上,眸中闪着灼灼的炽热,“因为臣不想屈居吏部做一个文书抄写的小吏,臣想在陛下面前毛遂自荐,接方大人的班。”
皇上身子一欠,换了个姿势,嘴角噙着笑,“你想做京兆尹?”
陶予点头,“是!”
皇上顿时大笑!
“朕还是头一次见过你这样不知所谓的人!”
陶予面色不变,“别人不敢断的案子,臣能,别人不去想的事,臣想,别人不敢做的事,臣敢,做京兆尹,维护京都治安,除了要有凌厉的断案手段,这几条,臣认为,必不可少,可臣具备!所以,臣觉得,臣可以为自己争取。”
皇上再次审视陶予。
四个字,相貌堂堂。
“仅仅凭一把匕首,只怕不能断定,齐焕和案件有关吧,齐焕杀了三清山的道长,将三清山道长暴敛来的财富据为己有,这些,有可能,但是,齐焕为何要参与到周浚的案件中来呢?而且,周浚的案子,已经是铁板钉钉,周浚难逃一死,他有何必要再如此折腾!”
陶予道:“周浚的案子铁板钉钉,可损伤的,只是周浚一人,只怕,损伤周浚,并非齐大人的根本目的。”
皇上深深看着陶予,这个他从未见过更未听说过的吏部小吏。
“你觉得,齐焕的目的是什么?”
“三清山的道长并非是失踪,而是死了,杀死三清山道长的,是齐大人。”陶予吸了口气,道,“而那匣子珠宝,则是齐大人杀了三清山道长后,又拿回的。”
皇上原本靠着椅背的身子,微微前倾,“你有证据吗?”
陶予道:“三清山道长依靠售卖蛊虫,大额搜敛钱财,单单齐大人为了一条蛊虫就给他那样厚重的礼,更不要说其他人,可三清山的道士们,却无人知道道长有巨额财富,可见,他是将这些财宝全部秘密隐藏。”
“据臣调查,三清山的道长每次见那些贵客,都是在他自己的房间,贵客登门,手提礼物,离开后,两手空空,可见,那些礼物,道长留下了,可三清山的道士却从未见过道长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说,道长收了东西,东西却没有出过道长的门!”
“臣私下去三清山道观多次暗查,在道长的屋里,找到密室机关,进了密室,密室中,一片狼藉里,有三清山道长已经发臭溃烂的尸体,尸体的胸口,插着一柄刀。”
“进宫不能带刀具,那刀,现在在臣的随身小厮手里,小厮就在宫门口。”说着,陶予忽的抬头,朝皇上看去。
皇上审视的目光如箭一样射向他,“三清山道长的屋子,朕派禁军统领几次搜查,方诀也曾两次搜查,都没有寻到那密室,竟是被你找到?”
陶予面不改色,“臣就是找到了。”
脊背挺得笔直,那底气十足的样子,分明就是,他们找不到是他们能力的问题,我就是找到了,咋地!
皇上……
这吏部不显山不露水的抄书小吏,竟然还有这气势……
“去拿。”皇上吩咐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应命,半柱香的时间后,一柄匕首摆在皇上的书案上。
扫了那匕首一眼,皇上道:“最寻常不过的匕首,如何确定,就是齐焕的?”
陶予道:“匕首左侧刀刃距离刀尖一拇指的地方,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和臣见过的齐大人用的一个匕首,一模一样。”
皇上凝着陶予,沉默一瞬,道:“据朕所知,你是赵彻的追随者,而且,凭你的官职,你如何见过齐焕的匕首呢?”
陶予直视皇上,面上没有任何起伏波动,“臣就是见过。”
皇上……这说话的语气,咋和方诀那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