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也太不专业了,不对,太没常识了!”
“谁说不是呢,当时拍的还是一段长达五分钟的对话戏,本来能一次顺利通过的,愣是拍了三遍!”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例子吗?”
这特么算什么脾气爆?
陈守礼想挖点猛料!
“别的例子?这个…”
李成龙想了想:“反正他骂人都是因为对方的专业性不够,对了,他对孙晓晓的要求很严格!”
“孙晓晓?”
“是个新人演员,《武林外传》五大主演之一…”
“他为什么单独对孙晓晓要求严格?”
“这我哪知道?可能是因为她是自己找来的演员?”
“那你知道白小飞有没有潜规则过剧组的女演员?”
说完这句,陈守礼热切的盯着李成龙,这个是扳倒白小飞最大的筹码!
“潜规则?应该没有吧,三名女演员其中有两位是他自己的人,还有一位也是他的师妹…”
李成龙果断摇头…
话说小白的保密工作做的真好,就连唐小鱼都不知道小白跟孙晓晓已经进行过管鲍之交了…
“他自己的人?”
“对呀,他工作室签下的两名女演员!”
“…那他拍这部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捧她俩吗?”
“也不完全是,咱们导演选择角色都是有他的考量的…”
想了想,李成龙接着道:“就比方说他选了魏详饰演剧中的捕头,真的太合适了!”
陈守礼受不了了,老子要的是黑料,不是拍马屁!
干脆挑明吧:“你就说说白小飞是个什么样的人吧!”
大概是十年前,记者的官方属性,让记者“遇官高三级”。
那时的记者,广受尊重。
公众的印象里,记者都是大知识分子,底层民众的印象里,记者是青天大老爷。
那会儿,清北等985高校毕业的学生,对媒体趋之若鹜。媒体行业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也造就了媒体的极度繁荣。那时的精英,不是在咖啡馆谈创业,而是在创刊
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作为记者,你的一篇报道,一篇内参,就能改变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一杆笔,就可以有直达天听。
这让媒体具有了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
记者关注的一个议题,一经报道,很快就会提上当地政府的议程,能够迅速的调集大量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而在那个年代,将自己的写的字,变成铅字印在纸上,是一种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
互联网时代之前,无论是电视广播的频率资源,还是纸媒的刊号资源,都是严格掌控在zf手中的。也就是说,那个时代,信息渠道,是被垄断了的。
中国是梁启超开创的文人办报传统。
媒介一直都是掌握在精英手中。
相比较之下,西方媒体,就是一个生意。一个卖“真实故事”的平台,记者也不过是采集和生产故事的人。
报刊最早期的形式,其实就一个商品广告传单。后来有人在广告传单上印上当地最近发生的大事,才慢慢有了报刊。
现在,记者的权威属性、地位,都逐渐被剥离。
互联网带来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优势。
媒体无论是在话语权市场,还是在广告市场,都开始衰落。
此外,互联网的存在,让资本、组织、行业,都能够有效的组织起来,引导舆论,与此同时互联网分走了大部分的广告蛋糕,媒体生存越发艰难,钱少了,就有部分媒体和记者,铤而走险,出售手中的话语权,权力寻租,贪污腐化。
记者也变得人人喊打…
尤其是前几年姚呗娜去世事件,《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她的死亡》还有就是记者混入太平间拍照…
……
陈守礼找到了李成龙,也就是之前放他进片场的那位。
呃,李成龙真的被剧组除名了,接到电话,李书福立刻安排了一位经验更加老到的执行制片人…
“真对不起了,李老哥,我也没想到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