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公映,冯晓刚面对媒体说:“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能力万万不能低估”现在他又说“中国有一批垃圾观众”。
是不是有点首鼠两端?
一个民族的堕落首先是精英的堕落,而精英堕落的标志是开始不停抱怨民众的堕落!
陈可欣还有戴景华有点没跟上冯导的思路,后者喷了有一句‘责任不在观众,而是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
小白接过话茬:“不否认国内确实存在一批的垃圾观众,但现状已经好了好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烂片真的就没人捧场,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只要看到一些特定的演员,观众下意识就认定这就是烂片!就不买票,甭管你吹得有多响亮,微博买了多少条热搜,没用!”
“比方说那部《封神传奇》,卖的就不怎么样,这要按前几年的观众口味,这样的大制作,请了一堆的大明星,怎么着也得有10亿的票房成绩。”
“回到烂片多的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电影人整体业务能力不高,只有迎合低层次审美观众的能力,殊不知大部分的观众审美早就进化到了另一层阶段,吃了蛋糕,再回去吃窝窝头,肯定觉得不爽,可是,那帮电影人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因为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我们的电影人审美确实应该提高了!”
“举个例子,前两天我去客串了一部在电影,去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部烂片,但是没办法,我欠了人家人情债,得还!”
“拿钱了吗?”
陈可欣突然问道。
“当然拿钱了,所以我才不能说是哪部电影,我就单纯说一下现象,那部电影的剧本很老套,反正我上初中之后就写不出那种剧本了,我一共有十二场戏,一天半拍完了,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没进入状态,导演直接喊‘过了’…就这态度,能出好电影吗?”
“…我现在特感兴趣,那电影叫啥名字?导演是谁?”
冯晓刚看着小白问道。
台下的媒体要盯着白小飞。
“这个我真不能说,毕竟拿了人家钱,不道义!”
刘振云已经满意了,小白说了这个事,明天的媒体报道很有可能就变成了‘白小飞炮轰国内导演制作不用心’啥的…
呵呵,他还是小看了冯晓刚的影响力,压根就不用等到明天,当天下午,冯晓刚炮轰观众垃圾就已经登上了微博热搜,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的话题转移到了明星片酬方面…
后台跟几个前辈见了面,稍微谈笑了几句。
陈可欣跟小白没有见过面,但是打过招呼,当初的《乘风破浪》多亏了人家主动发微博澄清了没有抄袭《新难兄难弟》,至于冯晓刚,小白还真没跟他打过交道,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个时空。
戴景华老师,小白听说过,真左派,精英立场很坚定的电影学者。
简单来说就是跟小白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人!
不过,她很欣赏白小飞,尤其是他的《敲开天堂之门》…
她觉得很像欧洲电影,具备文艺气质。
后来的那部《乘风破浪》,让她觉得有点像在对市场妥协…
打完招呼,几个人上场。
……
第一个话题就是关于电影人和观众的关系!
冯晓刚先说话,他坦言自己拿观众当值得尊敬、需要全力以赴的对手,尊重观众的内心、尊重观众的感受和尊重观众兜里的钱是两种尊重,对于如今的ip热,他直接说了那不过是为了赚钱,甚至希望电影寒冬让一些不爱电影只爱赚钱的人知难而退。
自己和很多导演不同,先拍商业片再拍文艺片。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左右他对拍电影的选择,最新的《芳华》就是他自己投资!
“我不糟践别人的钱,也反对踏着制片人尸体进行自己的探索,我就踏自己尸体。你爱看不看。”
“我已经财务自由了,花自己的钱,没讨好谁,就讨好我自己,没什么压力,当然开心。我现在就是可以拍也可以不拍,就算不拍这辈子也行了,我如果拍就拍自己喜欢的,我不会再被什么东西绑架。这就是我愉快的根源。”
冯晓刚总结自己目前的状态。
顺便还diss了一下明星:“聊剧本后面站五个人保镖似的,怎么聊?有一堆明星提前三天进组都算仗义!”
好吧,总感觉《芳华》才是重点…
陈可欣说了自己的观点:“我还没到冯导的境界!还不可以完全抛开市场去做内心的尝试,但顺着市场也有失败,比如《武侠》”
“我不是技术型的导演,我只能把故事讲好人物说好,所以我就不停的在整个市场上的大潮流里面使自己更年轻,能够跟现在的观众接轨,去找到在他们价值观里面我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