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票房利器

喜剧天王 老徐牧羊 2528 字 9个月前

“你是咱们公司的o,大管家,操心点别的事吧,别总围着我转悠!”

没忍住,怼了她一句!

“…行,我知道了!”

钟丽芳有点委屈,但还是没有说话。

这是人家旺达主动找她提起的。

旺达哎,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跟热吧炒cp,估计很多未婚男演员都梦想着!

她就想试探一下老板的底线…

现在知道了,白小飞除了自己的电影,对其他人,尤其是不相干的人,真的完全不假辞色…

……

钟丽芳的车子才离开,徐争还有董评从酒店门口闪身走了出来。

“觉着怎么样?”

“看不懂!”

“看不懂?”

徐争有点奇怪的看了看董评。

“有才华,有冲劲,也很懂规矩,这样的人怎么会拒绝阿狸?”

“这还不简单,他讨厌被人掌控啊!”

接过董评递来的烟,抽了一口,吐出烟圈,接着道:“他对自己很有信心,现在因为资历的原因,还在克制,等再有几部大卖的片子,这种自信就会转化成自负了!”

自信与自负一字之差,但含义一点也不一样。

小白已经有了些冯晓刚前期的影子,比方说拍的作品都大卖了,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但迫于形势,还是会启用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演员——《天下无贼》,冯晓刚为毛要用刘得华?还不是因为合拍片的规定!

当然时代不一样了,小白的主要班底还是内地人。

如果任由他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自信之极、自负之极,以及自大之极的大导演!

当然,这事实上是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会拥有的负面口碑。

只是持续的成功,持续的高口碑和高票房,掩盖了这一切而已。而只要是这份成功、这些高口碑能持续下去,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自负与自大,就会被继续掩盖,非但不会成为缺点,反而会成为令人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典型事例!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星爷!

“没事,他的观众缘会掩盖这一切的!”

董评倒是无所谓,他只是想找合作的人…

十月,已经有了些凉意。

酒店门口,小白点上烟跟雷家音聊了几句。

“你让你经纪人别跟董杰绑定炒作,你有老婆孩子,她也有孩子,容易让人误会!”

“…知道,我已经跟你说了!”

雷家音点了点头。

“下个月,金马奖你去吗?”

“去啊,您去吗?”

“看情况吧,反正我也拿不了奖,有时间就去给徐争捧捧场!”

“…拿不了奖?为什么?”

雷家音有点懵,按照业界的评价,《药神》绝对是横扫颁奖季的存在!

“…《药神》太商业化了,而且票房太高,算了,不聊了,车来了,你先上车吧!”

……

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药神》这么吊,凭什么拿不了奖?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类型片叙事!

对类型片而言,拿最佳影片是有难度的,不过混个提名没什么问题,导演奖也一样。

当年的《亲爱的》也是如此,叙事太类型化,一点作者性都没有。

倒是表演奖没什么问题,尤其是程勇这个角色的完整度给了表演非常大的空间,非常饱满。

王传军入围配角奖也没什么问题!

唐小鱼的最佳女主角还有杨蓝的最佳女配角提名,需要运作一下。

有点难度,按照惯例,每年金马影后的提名的五个名额,台湾主办方都会截留两三个名额给他们自己人,剩下的也更侧重港星,也就是说,留给内地女星的名额至多就两三个而已。

不过,只要找准突破口,做好公关工作,拿个提名问题不大。

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小姐姐就会成为90后演技派代表人物了——毕竟三金的含量,金马第一!

不过,《审死官》或者之后的《济公》可能要塞一两个台湾女演员了…

等价交换嘛!

所以为什么时至今日,很多内地影片偏偏要容许港台资本的投资,塞一个或几个令观众严重违和的台湾演员?

纯粹内地班底,是不会获得金马奖青睐的,《泰囧》那么吊,有提名吗?

博哥为毛备受金马的青睐?

因为他合作的班底或者说资本,有很多都是台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