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大臣心知嘉和帝这是不高兴了,顿时一个个像鹌鹑似的,垂着头缩着脖子,庆幸自己虽然心里不赞同,却没有去当第一个宣之于口的人。
其实说起来,军中确实是个只讲实力拼拳头的地方。
你若是有本事,哪怕年纪轻轻,也能立下战功,加官进爵;你若是没本事,哪怕熬到白发苍苍解甲归田,也就是个大头兵。
所以拿年龄来说事,确实不能站得住脚。
而出列开口反对的那位大臣,当即扑通一下跪倒伏拜,吓的后背上冷汗涔涔。
“盛氏一门忠烈,实乃我朝之福,传旨,盛霆于北境一役立下奇功,实乃少年英雄,赐其为昭武校尉,准入骁骑营,另赐黄金百两!”
夏子晋一听这道旨意,便明白父皇之所以如此重赏,除了盛霆自己在北境立下了战功外,还有盛玉萱在平叛安王谋逆一事中立下功劳的缘故。
只是盛玉萱在其间的功劳,并没有翻到明面上来,而赏些珠宝玉石什么的,又有些不够份量。
恰好盛霆立下了战功,嘉和帝便将盛玉萱的那一笔,记到了盛霆的头上,赐了他一个昭武校尉的军衔。
弟凭姐贵,想来盛玉萱也是不会介意的。
旨意一出,盛霆整个人都傻了。
他在军中混了这么久,对大华朝的军营制度及军职军衔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他本来想着这次进宫受赏,也就是能得点金银罢了。
毕竟他不是正式在编的将士,靠着和夏子晋的裙带关系,才能留在军中,侥幸活捉北狄王立下大功。
升官发财那都是其他立下战功的将士的事,他跟着蹭点赏银就挺不错的了。
他还打算着这次回京之后,先在家里歇上几日,然后去找姐夫夏子晋软磨硬泡,看能不能让他安排安排,甭管是哪个大营,让自己进去历练历练。
先从小兵做起,然后十夫长,百夫长,慢慢地往上升,总有一日,他能成为像姐夫那样的大元帅,威风凛凛统领三军!
谁知道计划还未实施,嘉和帝竟当朝宣旨封他为昭武校尉。
那可是昭武校尉啊,六品军衔,有人在军队里混了十来年,都不一定能升到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