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别无选择

最强逆袭 关中老人 3421 字 9个月前

“四叔,您这每月都要来一次,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下来”中年男人恭恭敬敬的说道,毕竟眼前这位老人是他的长辈。

弯着腰正盯着某件元青花的老人回头看眼中年男人道“我这老家伙又没什么事,多看几眼是几眼,等走不动了就真没机会看了”

老人没什么爱好,就是每到一个城市都必须去当地的博物馆,老人觉得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必然从两个地方去了解,一个是博物馆,一个是地方志。

为了看那些想看的藏品,老人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几大博物馆都去过,比如他可以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面连待一星期,每天准时去直到闭馆才回来,他时常遗憾这些国之瑰宝流落海外,可惜这些东西是有钱都买不回来的。

所以,每当有流失在海外的国宝出现在几大拍卖行时,老人都会选择性出手,因此这些年攒了不少家当,可是最后他都捐给博物馆了,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是祖宗留下来的,应该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被他自己占有。

不管怎么样,至少在这一点上,老人的格局比太多人要高太多了。

“四叔啊,您还年轻着呢”中年男人呵呵笑道。

老人不紧不慢的走着,中年男人就这样陪在他身边,有一茬没一茬的聊着,没有半点不耐烦,在他们身后的不远处,则跟着两个随性人员,却也并不打扰他们。

等到老人觉得差不多了,中年男人才陪着老人走出大殿,漫无目的的行走在故宫里面,老人对于很多历史那是如数家珍,中年男人自叹不如。

终于,当夕阳西下,日落的余晖洒满整个紫禁城,让人分不清时代的时候,老人才缓缓开口道“泽源啊,陪着我逛了一天了,还行吧?”

被老人称呼为泽源的中年男人轻笑道“我觉得陪着四叔这样逛着挺好的,平日里都太忙了,也不知道到底忙些什么,我们这些人啊就是如此,什么都不缺,却又天天都在忙”

这会故宫里面已经没什么游客了,工作人员们也开始清场了,老人不需要什么特权,开始跟着游客们往出走。

他感慨道“是啊,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知道忙些什么为了什么,什么野心啊欲望啊,到头来都是高空楼阁,可活着就是活着,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干,你说对不”

老人的想法总是那么独特,中年男人呵呵笑了起来,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说,不管怎么样,都得往前走,不走不行。

老人走了几步后,突然回头道“陪了我一天了,表个态吧”

中年男人一直等着老人问这句话,他皱眉道“四叔,让我们家表态可以,但您真有把握确定么?”

“不确定的话,我怎么可能问你?外人都以为他过关了,可只有少数人知道,不过是给了点喘息的机会而已,结局早已注定”老人直言不讳的说道。

中年男人很是不解道“四叔啊,你们两家关系如此亲密,您为何要这么做?”

老人并不意外中年男人会问这话,笑道“当一艘大船漏水的时候,自然需要减重,扔掉该扔掉的东西,这样才能继续往前走。”

“我懂了”中年男人感慨道,显然那个男人成了弃子,或者说替罪羔羊。

老人继续说道“关系归关系,利益归利益,我们都不仅仅代表着自己,如果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当然不会这么做,可我们背后都是一个大家族,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就算我说了算,我也不能那么去做,你觉得呢?”

中年男人点点头道“您说得对,这也是我们再忙再累也不能歇的原因,只有安排妥当了,才能停下脚步”

“这艘大船能走到今天这地步,我们都有责任,走的有点太快了,树大招风啊,可是终归有人要站出来负责,都不想站出来的话,那只能如此去做了,也不能怪我们了”老人有些感慨道,为了这件事情,和很多人多少年的感情最近都出现了裂痕,毕竟牵扯的人太多了。

中年男人沉默片刻问道“李家那边怎么说的?”

“已经点头了,小李子那性格,当断立断的,你就不用担心了”老人回道,这件事情上己方差不多已经达成协议了,站在那边的并不多,何况风险本就很大。

中年男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回道“我还有点不懂,上次董事会为何增选,特别是增选秦升进来,我看不太懂”

“总要妥协的,循循渐进么”老人笑着解释道。

中年男人继续道“难道你们的意思是,让那秦升接班?”

“你觉得呢?”老人突然笑了起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可能让一个年轻人去操控这艘大船,秦长安是秦长安,秦升是秦升,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当初选择秦长安,那是几家数十年积攒下来的交情,各取所需而已。

中年男人再次明白了,今天的信息量有点大啊,他这得慢慢消化。

“一切推倒重来才最合理,不然我们都会有麻烦的”老人说出最后这句话的时候,脸色很是沉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中年男人很明白老人在想什么,一系列的例子都在那里摆着,如果不做出选择的话,那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中年男人思索片刻终于道“既然事已至此,我们家也别无选择了,四叔你说了算”

听到这句话,老人呵呵笑了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老人特意让司机从长安街走一圈,司机很是不明白,毕竟这条路老人应该从小到大走了太多遍了,怎么还要走一圈。

老人望着华灯初上的长安街,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条街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权利砌成的,人来人往匆匆忙忙,都想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又有多少人在这里折戟沉沙。

所以,他这么做,理由就很简单了。

既然做了,那么做事就不能拖泥带水,该狠的时候就得心狠手辣,所以他的另一手准备就在上海,这也是前天他为什么要见那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