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观察吴凌子表情变化,又道:“师兄可扪心自问,修道何为?”
吴凌子如受重创,蹬蹬蹬退后三步,喃喃道:“就是啊,修道为何啊?我为什么要修道啊?”一时间,竟不知道自己修道有何意义,感觉自己过往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眼前一片迷茫。良久,才反问道:“依师弟之见,我当如何?难道放弃修道吗?”
肖逸微微一笑,道:“师兄可是认输了?”
只是这一小会儿的工夫,吴凌子突然变得心灰意冷,道:“我悟了这么多年道,明白道中之意,却做不到顺道而行,像这样言不由衷,表里不一,我又怎配这魁元之名。”
台下众弟子闻言哗然,实想不明白,肖逸寥寥几句话,就让吴凌子将魁元之位拱手让了出去。
肖逸心道:“被世俗纷扰,有几人当真能够无欲无求,做到表里如一呢?”但口中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伯阳老祖创立道家,不过是让世人摆脱疾苦,生活的更加美好而已。而世间疾苦有多种,道法可令人心中平静,可是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老子以无为为自然,无为非不做,而是去伪存真,做应做之事。然何为应做,何为不应做。对于吴师兄而言,当前应做之事,就是修成道果,成为真正的崇真弟子,这其实与我道并无冲突,吴师兄只是错在心态之上。吴师兄修道之时亦不忘心中所欲,这就歪曲了道法本意。以无欲之心态,达成所求,无为无不为,此方为大道之正途。”
众弟子听肖逸一会儿讲吴凌子错,一会儿又讲吴凌子对,这对错之间,委实难辨,一时都听得晕了。吴凌子身为局中之人,也是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理解了,回头一想,又觉不对。弯弯绕绕,思虑难休。
唯有台上的长恒真人称赞,道:“好一个无为无不为!”
。
(协议今天已经寄了出去)
——————————————
今日因要产生论道大会的魁元,围观的弟子相对多了一些。
吴凌子接着昨日“自然”之题,继续立于台上,迎接挑战。经过昨日一天的备战,今日上台之人的论断明显又比昨日高出许多,颇有新意。虽然此番休战,对吴凌子有些不利,但是吴凌子也准备的十分充分,沉着应对,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知不觉间,又将中午,吴凌子连胜九人,只需再胜了最后未出场的肖逸,便可摘得头筹。吴凌子愈战愈勇,将这第九个对手比下之后,道:“自然即随心。我等修道之人,当效仿鲲鹏一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所束缚,以游无穷,至无己,至无功,至无名。如此,方显我修道之本心,独享自然之乐。”台下之人听罢,纷纷点头称是,颇为受教。
吴凌子突然对着台下喊道:“肖逸师弟,你可有看法吗?”如今,只剩下肖逸一人,而且大家都知道,肖逸只是一个刚入门的新人,能有多高的修为,能够背诵半本《道德经》就算不错了。吴凌子根本未将肖逸放在心上,眼看着魁元非己莫属,多少有些得意忘形。
肖逸见问,只好上台应战。众人只当肖逸直接在台下认输了事,不料还当真走上台去,于是纷纷露出不解之色。有些败得较惨的弟子,更是幸灾乐祸,巴不得有人比自己输的更惨。唯有吕为道面露疑惑,摸不透这位新师弟到底是否有真本事。
但见肖逸不慌不忙,步到吴凌子之前,先向吴凌子躬身见礼,然后将胸一挺,把手一背,道:“依师兄刚才所言,自然即随心,随心而为,无所束缚,此即是老子无国无政之思想,亦是我等修道之人之所愿。随心即自然,小弟也颇为认同。”
此言一出,顿时引得台下哈哈大笑。此台之上,名为论道,实质却是辩道。总要找到对方不对或不足之处,究其一点不放,驳斥到底,方可取胜。肖逸上台,首先认同了对方之言,这就等于未开始论道,就已然认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