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道

九州造化 逍仙08 2481 字 8个月前

众人听肖逸直呼“妖王”二字,都吃了一惊,暗道此子不知天高地厚,竟各自捏了把汗。

冰雀却不以为意,笑道:“正是某家,你现在可还相信我吗?”

肖逸愣了一下,随即却道:“相信。”然后扭过头,准备破阵。冰雀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的背影,脸上竟露出难明的笑意。

片刻后,门心处的太极图案骤然发出耀眼的白光,太极轮盘也如水波般缓缓转动起来。紧接着,石门上灵气流亦发出氤氲光晕,显出流动的轨迹来。临近之人已然感受到,阴阳二气传来的炙热和阴冷之气。

当众人看到这两股庞大的灵气流时,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诸派自认为自家总舵是风水宝地,灵气浓郁,可与此处凝实成河的灵气相比,当真是小巫见大巫。

两道灵气流一阴一阳,发出青白二色。青白二色在太极轮盘上交汇,形成混沌的乳白之色,经一周天后,再分离而去。

青白二气的气势已十分强大,可是那太极轮盘处,却比二气相和之威还要强盛。

道家修炼功法多与太极有关,阴阳家关于阴阳的招式更是所在多有。可是因为两家弟子只修炼阳属真气,单以阳属真气催动太极阴阳之法,威力虽然不小,可与当前的太极轮盘所释放的威能相比,简直判若云泥。两家弟子无不感到惊骇,开始怀疑自家的修炼功法是否有误。

其实,这也正是肖逸初时产生的疑惑。他虽未学过与太极相关的道术,但见识多次,心中亦有一定认识。他曾听那妖王混沌、(下)阴界柳无言多次说“假太极”之类的话语,当时不以为意,待今日在石门上领悟了太极之理后,恍然大悟,方知过去所学的道法中,有诸多的漏洞。

一阴一阳,谓之道。而崇真教、阴阳教却以孤阳修真,岂能称之为道?孤阳刚烈,混沌冲和。修炼之初,单修阳道,修为增进的确奇快,但是到了后期,各种问题就会突显,导致修为停止,难以再进。这也正是孤阳不长,至刚易折的道理。

这些论理,皆是肖逸通过多年道法悟性,一路揣摩所想,至于对错,他自己也是不知。他心想,阴阳教名为阴阳,却单修阳道,其中原委,待有机缘之时,应问个清楚才是。

至于何为太极之力,肖逸苦思良久,终不得其法,最后灵光一闪,想起《道德经》中曾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太极就是所谓的道,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威力。正如五行之道,木生土、土生金,自行流转,没有理由。

五行真气何以威力无穷,正是暗合了道。

求推荐票、月票

-------------------------

肖逸看到众人贪婪的神情,心中暗叹,而后低头不语,走到石门之前,将手按了上去。

刚触到石门,肖逸就暗惊道:“好强的气息。”石门内的灵气如大河流淌一般,滚滚而行,气势恢宏。

但觉阴阳灵气分别从两侧洞壁上奔来,经过门心处太极流转后,又分别从上下两方而去。石门和洞壁浑然一体,两道灵气奔流不息,如同在门前打了一个结,将石门封锁起来。

虽然太极流转之时,暗含五行之道,但是肖逸清楚:“这是太极,并非五行。”

五行脱身于太极,比之太极更为精妙。但太极更为质朴,更贴近于自然之道。此等封印之理虽然远比山前石壁上的五行封印简单,但是由于灵气流相当庞大,隐于天地相合,破封的难度已然倍增。

肖逸忖道:“想要打开此门,必须切断灵气流。可是这等强大的灵气流,已然超出人力所能承受的范围。”

若是修炼之时,有如此充裕的灵气供他吸收,他高兴还来不及,可是此时目的是破除封印,即便他吸收灵气的速度极快,也不知要吸到猴年马月去。一时思无良策,不禁皱起眉头。

那公孙辩看到肖逸神情,便问道:“你可有把握破封吗?”

肖逸道:“给我一个时辰。”便不再理他,闭目坐倒,静静感受门内灵气流动。众人见状,只能静静等待。

肖逸静心凝神,潜心于石门之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眉头蹙的越来越厉害。

阴阳相吸乃是本性,按常理而言,阴阳灵气相会,若无外力相加,必然会两者混合。形成混沌之气。可这两股灵气泾渭分明而来,汇至太极图案时,先是混为太极之态,而后经轮盘之力。又各自相离,背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