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听二人去的远了,心中一声长叹,继续研读《玄悟手记》。《手记》中记录了玄悟的一些奇特经历和感悟,令肖逸最感兴趣的,便是那几遍关于阴阳之道的论述。
据《手记》中言,玄悟在进入炼虚期后,身体感知之力大增,能预知天地变化,洞悉入微,此时他方感觉到,看似平和的九州之境,其气息竟然十分暴躁不安。而且,他在突破炼虚中期时,屡不成功,总觉得根基不稳,缺少些什么。于是,就辞去崇真掌教一职,遨游大陆,寻找根由,以求突破。
多年来,他常出入二荒二海,甚至偷入(下)阴界,遍访名人高士,综合各家之言。最后,他终于发现,导致根基不稳的缘由,是缺少阴气的辅助。之后,他费了很多文字,来表述阴阳调和的重要。其中道理与廖无尘在奇石峰洞中所留,以及肖逸自行所悟,颇有些类似。
这其中的阴阳之道,换做旁人来看,定然觉得如同天书一般,艰涩难懂。而肖逸早已自行悟得,此时看来却是驾轻就熟,毫不费力。
玄悟在《手记》中长叹,幼年学道时,总被告知,阴气伤人,不可触碰。是以,敬而远之,即使偶尔碰到,也是避如蛇蝎,不敢丝毫逾越。一生中规中矩,潜心修道,只为得道成仙。不想,到后来才发现这修炼之道,从一开始就错了。此时,虽悟到阴阳之力,可修为已成,积重难返,再也不能更改,徒叹奈何。
《手记》最后记载,他和鬼谷子一同参悟之下,终于想出来了补救之法,可助人突破瓶颈。而且,若想得道飞升,必少不得此法。然而,《手记》至此完结,并没有说明是什么办法。
肖逸合上手札,又将之放回桌上,心想此《手记》对他已无用,不如留在此地,待后人来取,说不定还能点醒一些人。
先是界的廖无尘,后是上阳界的玄悟真人,皆倡导阴阳相合的修炼之道。可是此道是否真是正道,却只是他们的猜测而已,无人知晓。
肖逸苦涩一笑,暗自嘲讽道:“我为人不为世人所容,修炼之道也异于世人,当真有趣。”
正要离开时,突听外面一男子惊呼道:“原来这就是伯阳画卷,那些人竟过而不取,太也不识货了。”
肖逸心头一动,但觉此声音有些耳熟,在哪里听过,可一时想不起来。不过他可以肯定,此人绝不在此次一起进洞的诸人之列,不禁疑惑道:“难道又有其他人进洞来了?”
。
求推荐票、月票
-----------------------
肖逸心有所觉,忙向左一让,躲了开来。但见一道剑光闪过,却是有人偷袭。
背后之人见肖逸轻松避开,“咦”了一声,颇感惊讶。
肖逸转过身来,但见铭浩站在门口处,静灵正举着剑。刚才那一剑正是静灵所刺。他愣了一下,怒道:“我已不与你们为难,为何还要赶尽杀绝?”
二人见肖逸丝毫不惧,还敢指责他们,登时一乐。静灵笑靥如花道:“哎呦,肖逸师弟脾气见长啊。”静灵容貌绝美,笑起来更是妩媚动人,可在肖逸眼中,却比蛇蝎还要丑陋。
他三人自雍、梁边界反目之后,便再未谋面。之后,铭浩、静灵二人一直在教内,并不知肖逸在百万大山时的战绩。
在石门前,他们见识了肖逸破解封印的手法,虽觉蔚为壮观,但是以他二人境界,尚不知其中难度,只当肖逸仍像过去一般,只是所练功法有些古怪,道术稀疏平常得紧。而且,二人自恃道术又有精进,以二人合击之力将肖逸灭口,应不费吹灰之力。
肖逸冷冷地看着二人,忖道:“此二人不除,今后必然还要害人。可是若杀他们,又与我本心相违。”一时不知如何处置,便规劝二人道:“我今后不回再回崇真教,也不会揭穿你们恶行。希望你们今后安心向道,不要再害人。”
肖逸规劝之言,可在二人耳中听来,却像是求饶一般。铭浩笑道:“只怕师弟想回也回不去了。”突然变脸道:“就留在此地吧!”背后长剑呛啷出鞘,便向肖逸攻来。
铭浩这一招攻势凛利,又攻其不备,以其设想,必然得手。然而此等道术在肖逸眼中,已如同儿戏一般。他冷然一笑,抓起桌上毛笔。浑然不顾其剑上的浑厚剑气,轻轻一挥,便将其长剑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