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一觉

九州造化 逍仙08 2227 字 9个月前

二人心想也是,犹豫之下停了手,只恨没有早些赶来,沐浴圣光。

远处之人不断御空赶来,听了众人之言,不敢造次,只好围在客房周围,等待高人现身。而地面之人领悟了意念之神奇,更是不愿离去,耐心等候。

肖逸见了这等架势,惊骇不已,忙问道:“这里发生了何事?”他竟是一概不知。

静姝将此前之事于他讲了,没好气道:“你这一觉可好,搅得世人都不得安宁呐。”

肖逸亦暗自苦笑,想不到自己长期不眠,这一眠,却引出这些事端来。

原来,昨夜从郊外回来之后,但觉与静姝敞开了心扉,肖逸心情大好,回到客房之后,未打坐修炼,便合衣而眠。心无所忧,转瞬间就入了梦乡。

他道法根基浑厚,无为之意早已根深蒂固。平日里,有自身意愿有为引导,新修习的诸家理论藏于髓海各个角落,待用时方能想起。而睡熟之后,髓海处于无为之态,各种思想地位均等,便纷纷活跃起来。

而说是无为,亦是有为。自从百万大山一来,肖逸看似清醒,内心实则浑浑噩噩,始终辩不清对错。经过登天路考验之后,思路渐趋明朗,但是囿于诸家思想之枷锁,一些观念依旧无法分辨。

就像昨日惩罚杂家二人,他便心存疑虑,不知做得对也不对。脑海深处,道家说不可,儒家却说正该如此,名家说此事当分两面来说,墨家却又说惩罚太轻。他明里不知,其实,诸家思想早在潜意识中争斗不休。

诸子百家,争芳斗艳,历经万年,依旧谁也不肯服谁,又岂是他一个初出茅庐之辈所能平息。

于是乎,在其潜意识的引导之下,各种思想纷争,渐斗渐勇,竟跳出髓海之外,到外界争辩开来。并且范围越斗越大,不断向外扩张,弥漫了半个小镇。

大佛镇依河而建,因佛而生。一年到头来,前来观瞻膜拜石佛之人,好似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只因一甲子一次的百家论道大会今次在豫州举行,九州诸派纷纷赶来参会。既到了豫州,自然不能不参观一下号称“九州第一大”的石佛。是以,今年大佛镇的修真之士格外之多。

朝霞之下,石佛如沐神光,万千人众沿江而立,仰首瞻佛,这等场景在大佛镇最寻常不过,几乎每日上演。然而,今日今时,万千人众将街道堵个水泄不通,个个仰首望着一座客栈,这在大佛镇可是万年来的首次,好生诡异。

修真之士个个神情呆滞,似惊似喜。普通百姓不明就里,面露疑惑,可也纷纷效仿,可笑之极。

突然,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道:“原来如此。”当即坐倒在地,竟忽有所悟,自行修炼起来。

接着,惊呼声此起彼伏。有些人甚至按耐不住喜悦之情,跳将起来,道:“我怎么这时才想到?”转头急奔而走,再不看大佛一眼。

人群混杂,诸子百家弟子均在其中。能够让百家弟子皆有所悟,除了杂家那位始祖吕不韦讲经布道时发生过此景之外,后世再无记载。不过,像这般,无声无息,未讲授只言片语,就令人有所感悟,便是那吕不韦也要自叹弗如。

静姝身在房中,感受着四周的混沌之意,欣喜自傲之极,自语道:“他才这般年纪,就能有此成就,日后前程无量。只盼他莫要贪多芜杂,走了杂家华而不实之路。”当下,也闭上双眸,静静参悟。

原来,从肖逸房内不断泄出一种混沌之意。这混沌之意非天地灵气之流,也不似浩然正气之类,乃是一种莫名的意念,近乎灵魂之语。人们身处其中,脑海就不自觉地活跃起来,竟能产生共鸣之感。

之所以称其为混沌之意,只因这意念之中,既有道家自然之意,亦有儒家仁义之意,还含有佛、墨、杂、名、农、法等诸法之意,丰富庞杂,相互交融在一起。

诸家弟子分别感知到自家之意,顿时心弦共振。而最令人奇怪的是,身在意念之中,思绪灵敏百倍,一些从未思及、尚存疑虑之问题,只要心念一动,便霍然明白,远比师父亲口教授来得快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