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入青州

九州造化 逍仙08 2342 字 8个月前

又行片刻,但见路上行人渐少,原来已临近了富人之区。此处房屋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寓意深刻,已远非普通房屋可比。而且,路上行人个个衣衫得体,举止文雅,进退有据,颇有风度。

肖逸不禁想道:“或许此地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努力一生所想达到的地方。”但是见了二者差别之大后,思想又有所变化,忖道:“人有目标,固然是好,但太过执着,反而适得其反。是故,儒家之道中,必须融入道家无为,加以调解。否则,一些百姓求而不得,容易因敬生恨,产生两极分化,有违中庸之道。”

这时,忽听高处有人吟诵道:“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肖逸听之,心生感应,不禁赞道:“好诗!”抬头望去,却见二人坐在三层高楼,正值对饮。

二人皆一身儒袍,头戴峨冠,穿着类似,年纪亦相仿。只是一人唇红齿白,皮肤白嫩,一看就是没有受过苦的富家公子;另一人则皮肤黝黑,身体精壮,好似农家弟子出身,与身上儒衫甚为不和,刚才也正是此人吟诗。

二人听到有人赞诗,也循声望了下来。但是看到肖逸之后,纷纷皱起眉头。那富家公子道:“你能懂得诗中之意?打扰他人雅兴,可是要治罪的。”语气不善,充满怀疑之意。

肖逸所穿乃是豫州普通百姓衣服,作为平头百姓,来到富人之区,还敢口无遮拦,妄言他人诗词,自然要遭人质疑。

肖逸微笑着摇了摇头,准备不予理会,径直离开。谁知一楼大门敞开,竟冲出十几个壮丁来。

众壮丁将肖逸团团围住,道:“打扰他人清净,论罪当罚。”说罢,就要上前来拿人。

这时,却听楼上那吟诗之人道:“且慢!”而后对那富家公子道:“此人穿着虽差,但是仪表堂堂,英气逼人,想来也是我辈中人。他既能赞我诗句,或许腹中果有墨水,何不听他说道说道。若说的无理,再治他的罪也不迟。”

那富家公子道:“今日苏兄是主,曾某是客,就听苏兄之言,听其论道论道。”一摆手,众家丁登时让开一条路,“请”肖逸上楼。

ps:此诗作者为白居易。此处盗用,望大家明辨。

青州之地,皆以方城为主。方方正正,中规中矩。

城内建筑,何处为富人之地,何方为百姓之所,东西街道宽有几丈,南北主路横有几许,划分明确,皆有定数,令人一目了然。

肖逸初看之下,心中颇有微词,暗道:“儒家将贫富分开,等于将人分了三六九等,岂令百姓诚服?”

但了入了城之后,发现情景完全与自己想象的不同。

只见一名锦衣华服,手持折扇的翩翩公子走在一群百姓中间。百姓见之,无不与之行礼问询。

那公子也十分谦逊,每每回礼,从不落了一个礼数。

待那公子过去,一名中年百姓对身边十余岁的孩子说道:“徐公子也是贫寒出身,寒窗十年,终于取得了功名。你日后一定要以徐公子为榜样,好好读书,谋取功名,为天下百姓效力。”

那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道:“父亲,你放心吧,孩儿一定努力。”

肖逸心神震动,不禁停了下脚步。

道家不争,认为世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而行。可是儒家之行为,却想通过自身努力,逆势而为。

此行径已违背了自然无争之道,但是肖逸心中隐隐觉得,此行径对于人类而言,颇有益处。

他思索片刻,忖道:“人有无限潜力,若是与全部存着无争之心,又如何能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来呢?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灵之长,不正是发挥潜力所致吗?”

此想法与道家无为颇为相悖,但是他经历百家论道之后,思维渐趋成熟,很快就找到二者平衡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