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求道

三日后,村西一间低矮的草屋前,一名白净面皮的少年趴在破旧的窗户外。

“阿非,起来上学了!”少年在窗外叫,声音不容置疑,“听说元先生明天就要走了,这是他最后一堂课了……”

“最后一堂课?”屋内低矮的土炕上传出“阿非”的声音。

说话的“阿非”就是当日落入陷阱的少年,家住在这坐落于大兴国相州青乙峰山脚下的莫家庄。

莫家庄背倚着连绵的青乙群峰,村子很小,不过七八十户人家,大多姓莫,此处民风淳朴,村民大多以种田打猎为生。

听形同慈父的十三叔讲,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三岁那年,能起早的十三叔扛着猎虎叉去后山狩猎时,在村头的一颗歪脖树下发现了他,十三叔已年近知天命之年,却孑然一身,便收留了他。

莫家庄民风淳朴,并没有因为莫非来历不明有任何歧视。

相反,十三叔是一粗鲁汉子,不知如何抚养,好心的村民自告奋勇地轮流照看,什么七姑、六嫂、八婆皆有援手,尤以白净少年姜流家照顾得最多。

孩子无名无姓,村民们以其如天外飞来一样,而且又在莫家庄外拾得,便亲切地称他为“小飞。”

十岁时,村里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元姓教书先生,开私塾讲学,一住就是五个年头,小飞既无钱又无粮,十三叔与先生一说,元先生倒也仁义,竟不取分文,允其跟读。

元先生学识十分渊博,偶尔品仙论道令人神往,说鬼话魔往往见解独到。

入学时,十三叔为小飞求名,元先生捻了三缕须髯,略作沉吟,将“飞”字改名为“非”。

之后,小莫非一边放牛,一边与村里的几个孩童相伴学习了五年,读了些经学子集,虽不能出口成章,著作千古,却也识文断字,教化初开。

除了身世之外,与常人不同的是,他的左手小指上套着一枚漆黑的圆环,非金非铁,十分奇异。

听十三叔讲,这枚怪异的黑环莫非在襁褓中即佩戴着,而且,黑环似乎天生长在了莫非的身体上一样。

有一次,他尝试着摘下来,就在离开身体的那一刹那,他立即感觉整个人如同被掏空了一样,竟然虚脱地提不起半点儿气力,尝试了几次后皆是如此,于是之后再也不敢去试。

至于它有什么奇处,他细细地研究了无数次,竟看不出半丝端倪,之后也不去费心费神,于是弃置一边,不再过问。

“等等我,我马上就去!”

此时,莫非挣扎着从两件羊皮袄包裹中爬起来。

他经常跟随十三叔外出打猎,锻炼得体格健壮,休息了几日后,身上仍然酸痛无比,好在已无大碍。

两人出了门,不顾说笑,急匆匆地直奔村东学堂来。

……

这一天,元先生似乎心事重重,讲的是一篇五年来从未讲过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云云,听得众人云山雾罩,不明所以,莫非似有一丝感悟,又似如轻风般捕捉不到,加上得知元先生即将离去,一时百爪挠心,不能自己。

好不容易挨到放学,小伙伴们相继离去,元先生却将莫非单独留下来。

元先生坐在太师椅上紧皱双眉,沉吟着半天不说话。

之后,元先生抬起头,凝神看向略显局促的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