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准备准备吧。”将匣子给了冯霁雯,况太妃便开始赶人了。
冯霁雯却道:“几个丫鬟在收拾了,我再陪太妃待会儿,说说话吧。”
“我同你有什么好说的?”况太妃嘴上这么说,却没有再继续赶人。
临近中午的时候,冯霁雯房中一大早被派去大门外等着的二等丫鬟小羽过来了。
“姑娘,老太爷到了!”小丫头满面喜意地说道。
“怎会这么快?”玉嬷嬷显得很意外。
况太妃看了她一眼,她方才意识到自己失了言。
但按理来说,早上入城,进宫面圣之后才能回府,这次英廉是被外派出去巡视陕甘驻军事宜的,好像还跟当地暴乱有些牵连,事关重大,想必需要详禀的事宜定然不少,怎么能那么快就过来接人了?
冯霁雯也很意外。
“英廉大人既然来了,便不好让他久等,你且随我出去吧。”况太妃对冯霁雯说道,已站起了身来整理仪容,一面又对西施和小羽说道:“回去将你们姑娘的东西收拾好了,直接送到马车上去,动作快一点。”
英廉也算外男,是不方便直接进静云庵的。
冯霁雯明白这一点,便跟在况太妃身后走了出去,怀中抱着那只朱漆匣子,心底很是忐忑。
在静云庵前,她果然见到了冯家的这位老太爷,也就是她日后的祖父,冯英廉。
这个老人与她想象中的有些不大一样。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深褐色棉袍,五官偏向和蔼,却又不失久经官场的威严之气,身形高而瘦,如今不过五十出头,脑后的辫子已掺了几缕银白。
他负手站在一辆蓝呢子车围,景泰蓝圆顶儿包头的马车前,见一行人走了出去,忙地走上了前去,先同况太妃施了一礼,又道了句:“有劳况太妃这些日子费心代为照看这顽劣的丫头了,冯某心里不胜感激。”
“英廉大人不必言谢。”纵然是对待当朝二品大员,况太妃仍还是那副不冷不淡的神色,半句多余的话也没有。
同况太妃寒暄之后,英廉这才看向自己的孙女。
=====
ps:请大家给个收藏给个推荐票,小非在这里拜谢啦
。
她更不知道的是,自己竟会睡过了头!
“外头的天气阴沉沉,雾蒙蒙的,以为时辰还早呢,这才起晚了……”
冯霁雯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况太妃房中请早安做规矩,因怕被骂,不待况太妃开口,便自行坦白了晚来的缘故。
况太妃坐在堂屋里,净槐和往常一样卧在与她相隔了一方茶几的另一只圈椅里,姿态慵懒地埋头梳理着毛发,活像另外一个主子。
见况太妃静静地吃着养颜的花茶,不像是要发难的样子,冯霁雯深深舒了口气,很有眼力界儿地扯开了话题,问道:“今日练什么规矩?”
该学的头一个月都学完了,后头这一个月,便主要是重复练习了。
“今日不练规矩了。”况太妃淡淡地道。
不练了?
摊上这种好事儿,冯霁雯实在是不敢多嘴去问为什么,生怕问了出去况太妃便要反悔,也不敢表现出太高兴的样子,于是乎环视了屋内一圈儿,信口问道:“怎么不见玉嬷嬷?”
“她拿东西去了。”况太妃随口答了句,便对她说:“坐吧。”
两个多月的相处下来,况太妃待她虽然谈不上亲近,但态度俨然已经缓和了许多。
冯霁雯便听从地坐了下来。
“你来静云庵,有两个月了吧?”况太妃开口,竟有些像是闲聊的意思。
冯霁雯一愣,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太妃今日之所以不让她练规矩了,是因为今日她便要回府了。
思及此,冯霁雯忽然对这位严苛冷面,动辄便要罚她饿肚子跪经的太妃娘娘有了些不舍。
是以极认真地答道:“两个月零七天了。”
不料换来了况太妃的一声冷哼,口气凉凉地问道:“怎么,你在我这儿是度日如年么?至于让你掰着指头一天天的数着过?”
冯霁雯对她的脾气已了如指掌,闻言也不生气,只嘿嘿笑着否认。
“谁教你的这样傻笑?”况太妃竖了竖眉,斥道。
“太妃不是教我说,规矩如衣裳吗,衣服是穿出去给外人瞧的,在自家人面前若还用这件衣裳包裹着,岂不是显得太生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