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出来迎接她,这种自取其辱的话她实在问不出来,只能迂回地问道:“不是说府里有个姨娘和庶弟吗?他们今日不在家?”
“在的,奴婢方才还在前院见小少爷了呢。”
冯霁雯茫然了,“那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吃饭?”
“芜姨娘只是个妾室,是没有资格陪姑娘您吃饭的……至于小少爷,因为您向来不喜欢他,除了逢年过节,您从不许他来正厅用饭。”
“这样啊……”冯霁雯这才算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西施不愿她在这上头多想,便错开了话题道:“桌上这些菜都是姑娘之前最爱吃的,想必是老太爷着意吩咐厨房给您烧的——姑娘快趁热吃吧,府里其它的事儿,奴婢回头再跟您慢慢讲。”
来回这么一折腾,冯霁雯确实饿了。
定睛往桌上一瞧,只见有清蒸鸡、红烧猪蹄儿、东坡肉、鹌鹑汤……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小动物’。
她来到这里这些日子,一直呆在青云庵里,还不曾吃过一口肉。
眼下见着,却并不是太有胃口。
但她得出了一个结论:原主这一身肉,纯粹是吃出来的。
挑着两道素菜吃了些,又喝了碗还算清淡的鹌鹑汤,约有了七八分饱意,冯霁雯便搁下了碗箸。
连着吃了这么多日的素,忽然之间吃这么油腻的东西,怕是对胃口不好。
纵然是要恢复到正常人的饮食,却还需一步步的来。
饭后,西施便去了厨房,交待了下去日后姑娘的饭菜少些油腻的荤菜,多出几样儿新鲜的素菜,只道冯霁雯是在静云庵里陪着况太妃吃素,吃出了味道来,改了胃口。
……
冯霁雯所住的棠院是府中内院里位置最好的独院,坐北朝南,宽敞明亮。
西施领着她在院中四处逛了一圈,熟悉环境。
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东西北三面儿都有屋舍,冯霁雯作为主子,自是住在朝南的那一排,正中间这一大间是三小间打通而成,正对着门儿的是堂屋,屋内木质结构颇多,堂屋左右各自隔着一道垂着珠帘的镂空雕花高拱门,帘后还设了一道内门,因是白日里,此刻便敞开着。
隔着细碎的珠帘往里头瞧,不难发现左手边那间是女儿家的闺房,右手边却是一间明亮干净的书房。
据冯霁雯所知,在这个时候,纵然是大户人家,似乎也很少会给府里的姑娘备下单独的书房吧?
西施看出她的疑惑,便解释道:“这原先是一间给姑娘存放闲置的偏房,去年年底姑娘听说金家的姑娘文采斐然,在府中有自己的独立书房,于是让老太爷也给您设了一间,但到底也没进来过几回……之前这里的箱笼等物,便挪到旁边右边那间耳房里去了——对了,紧挨着姑娘卧房的那间耳房,是洗漱间。”
“金家的姑娘?”冯霁雯随口问了一句。
====
ps:我天天要推荐票大家烦不?但我还是得要,因为事关重大啊还请诸位大人鼎力相助,投出手中免费的推荐票给小非。
。
“月牙儿。”他叹了口气,喊道。
“祖父。”冯霁雯也叹了口气,喊道。
这纯属为了掩饰紧张。
英廉到底也没有说什么,见几名丫鬟拿了东西出来,小厮冯九儿上前帮忙放进了马车里,便示意冯霁雯跟况太妃道别。
冯霁雯上前作礼,轻声道:“太妃,我回去了。”
况太妃看着她微一点头。
“我会回来看您的,到时可不许嫌我烦。”
况太妃不置可否地道:“哪儿来这么多话,快些走吧。”
冯霁雯点点头,又跟她施了一礼。
转身之际,忽听得况太妃在背后说道:“回去之后只做自己该的,不必过多理会旁人的看法。”
冯霁雯眼眶有些发酸。
太妃之所以将她留在静云庵这么久,会不会是为了让她避过流言最为汹涌的那段时间?
“霁雯知道了。”
“上车吧。”
冯霁雯上了马车之后,英廉方又与况太妃说了几句话,大约是问了些有关桂嬷嬷貂蝉之事,末了又是一阵道谢。
约是半盏茶的功夫过去,英廉方坐进了马车里。
望着缓缓行远的马车,玉嬷嬷开口叹道:“本是跟厨房交待了晌午太妃跟冯小姐一同用午饭的……说起来,太妃这些年,还未曾让人陪着吃过一顿饭呢。”
“也该回去了。”
“看得出来,这孩子很舍不得您。”
“进去吧——”
玉嬷嬷应下,扶着况太妃回了庵内。
将两扇木门缓缓合上。
马车里只有英廉和冯霁雯祖孙二人,西施和几个二等丫鬟被授意坐在了后面装放行李的青布马车里。
英廉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冯霁雯也不敢贸然开口。
先前听西施说,英廉是很疼爱他这个孙女的,一直以来都是要什么给什么,当成了掌上明珠一般爱护。
眼下这般,应当是真的生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