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遍,就不能换个词吗?
明明都是读书人,新意呢?
“更应当说是冯小姐的字替和某这首杂诗遮丑了。”一直未有多言的和珅此际笑着讲道。
冯霁雯听罢暗啧了一声。
果然是跟传记中记载的一样能言善道,八面玲珑啊。
只是这样的人所表露出来的,往往还不及自身真实一面的万分之一。
看着最是和善,实则最为危险。
这也是她却步的一部分原因所在。
她生性喜好安逸,下意识地便想要避开具有危险气息的人和事。
和珅似有所查地向她望去。
又来了。
这种分明没有开口说话,却仍然十分强烈的排斥感。
同前日雪夜,西直门前如出一辙。
他却仍只是微微笑着。
而目睹了这一切的冯舒志,已然开始要怀疑人生了。
一个人说好极有可能可能是出于奉承,可是所有的人都说好,难道全都是在刻意捧着她吗?
冯舒志抱着怀疑的态度,欲上前一看究竟。
只是此时,身后忽然传来了侍童的通传声。
“先生,金二公子和金姑娘来了。”
袁枚笑着点头,示意将人请进来,目光却仍然不舍得从那副对联上移开。
金溶月与金亦禹一行入堂中,入目所得见的便是这幅情形。
二人向袁枚行礼罢,得见冯英廉也在,便也施了一礼。
金亦禹与和珅互视一眼,作为刚刚从咸安宫官学中肄业的同窗,彼此礼貌地颔首便算是问候了。
金溶月的目光不着痕迹地从冯霁雯身上扫过,见袁枚一派专注,便笑着问道:“师傅如此入神,不知在看什么?”
“你也来瞧瞧。”袁枚转回头来与她招了招手,笑着道:“瞧瞧这幅生辰联,写的好是不好。”
金溶月便走了过去,金亦禹亦紧跟其后。
兄妹二人一前一后在桌前驻足。
金溶月眼中闪过一抹意外,却极快地掩去,只匆匆扫了一遍便赞道:“久不见师傅写徽宗的字,如今竟是如此传神了——”
袁枚笑而未语。
金亦禹却是满眼惊艳不作掩饰,甚至凑到最前面低头细致地打量了数遍,最后方才有些迟疑地开口问道:“字写得固然极好,无可挑剔……只是细看之下,却隐约带有几分女子的硬中带柔之感,想必不该是袁先生亲笔吧?”
金溶月不可查地皱了下眉。
“金二公子真是目光如炬,这幅字儿确实非我所书。”袁枚笑着望向冯霁雯道:“正主儿可不就站在跟前儿瞧着呢?”
金家兄妹二人顺着袁枚的视线望去。
金溶月心下诧异。
金亦禹则一脸兴味地问道:“不知这位姑娘是?”
“梦堂公家里的丫头。”袁枚代为作答,可见是对冯霁雯十分喜爱。
冯家的小姐?
冯家可只有一位小姐。
金亦禹陡然想到了那幅草书。
还有那首相鼠。
真想不出,写出那幅狂草之人,竟然真的只是这样一幅小姑娘模样。
他的目光又重新落回了那幅红底黑字的对联上。
若说先前见到那幅狂草之时是意外,眼下再见这幅瘦金,则堪称是不可置信了。
若非这其上的墨迹还只是半干,再加上在场只这一位姑娘家,他实在很难相信这竟真是出自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之手。
“说到冯丫头的字儿,为师倒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袁枚笑着与金溶月说道:“我听说当日香山枫会之上,冯丫头便曾是作过一幅草书的,只是后来我找了好几遍,却也没有瞧见,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月儿你可还有印象了?”
ps:打赏感谢:月下鬼魅、浙江枫枫、你的名字叫矜持、xxiu21、电饭锅好好聚聚、书友160319085209564
月票感谢:点心xiazi、clx01、xxiu21、姬漾anniax2、我爱我!!x2
。
冯霁雯拿镇纸将联纸铺平。
侍童将早早磨好的墨细致地重新搅匀。
冯霁雯将衣袖微微挽起至手腕上方,立在桌前兀自凝神片刻,方才自笔架上取下一支羊毫来。
动作熟稔地蘸墨之时,却忽地顿住了。
一直没敢太过靠近,生怕待会儿丢人的时候会误伤到自己、却一直密切注意着长姐动作的冯舒志见状以为她是要临阵脱逃了。
“可是这笔墨不合用?”袁枚见状笑着问道。
“倒不是。”冯霁雯郝然道:“未写过生辰联,方才在脑子里搜刮了一遍,却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不若先生给出一对儿联来,让霁雯来写吧。”
写字她不怕,但作诗对对子什么的,却从来都不是她的强项。
“今早想到了一半儿,却是自己给自己难为住了,大半日下来也愣是没能接着下文……”袁枚说到此处,看向不远不近站在后侧方的和珅,忽然笑着说道:“不如致斋来替我作上一对罢——今日你没能把希斋带过来,我可都还没跟你算这笔账呢!”
和珅闻言不禁失笑。
和琳因文考成绩过于不像个样子,生怕袁先生责问,自觉没脸过来,眼下却成了袁先生‘要挟’他来作生辰词的把柄了。
“便依先生所言,只是若作的不好,届时悬在磬林楼前丢了先生的颜面,便非晚辈之过了。”少年人本就足够好听的嗓音,因口气中掺了一丝玩笑之意,更多了几分温和。
袁枚闻言笑着点头称好,让他尽管作来。
和珅凝思片刻,好看的眉头因为思索而微微隆起。
堂中有着短暂的静谧,袁枚与冯英廉皆是一副笑而不语的模样。
丁子昱醉心诗书之道,对这位年年咸安宫官学中考核第一的旗人子弟,之前便多少存了些好奇,眼下便有几分期待。
只是令他更为期待的却还是那日在诗会上冯霁雯手下那惊鸿一瞥的满篇狂草——当时未有机会细致地观看。过后虽在冯府中偶也会同冯霁雯碰面,但张口讨要闺阁小姐墨宝这等事,未免有些唐突。
眼下有此近距离观赏的机会,自然倍感欣喜。
此时。只听得一侧的年轻人温声笑着开了口。
“这联纸裁的够长,张贴于磬林楼正厅外的两根宝柱上正合适,为求一个不在联纸上留白,特想了首杂联出来——篇幅略长,有劳冯小姐动笔了。”
冯霁雯微微一顿。颔首道:“无妨,和公子念来便是。”
和珅这才缓声将上联道出。
“雪落满院白,冬去城西观青烟缭绕五更,五更天里只笑华年——”
约是因担心冯霁雯听不仔细,语速放的极为缓慢,咬字更为清晰。
冯霁雯悬腕下笔的动作亦是不快,虽也飘忽利落,却远没有那日清风廊中挥毫落笔的恣意与肆然。
丁子昱觉出几分不对来,不自觉往前靠近了两步,定睛在联纸上一瞧。不由便怔住了。
原来这回写的不是草书。
而是……宋徽宗的瘦金?
女子中,他还未见过有练此字的。
袁枚脸上的神情这才有了转变,笑意凝在眼底,唇角翕动了几下,很有几分不可思议之感。
桌前,小姑娘维持着躬身的动作,一张稚色未褪的面孔上满是专注的神情。
点漆一般的双眸,视线随笔尖往下一寸寸移动着。
和珅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犹记得那日在清风廊中,她便是这幅表情。
仿佛一旦提起笔来,周遭一切都为无物。
之前觉得这小姑娘是大胆又可爱。
眼下却又忍不住多加了一条——端正。
重复着推纸。蘸墨,落笔。
没有任何亵渎之意,只是觉得这姑娘写字时的这幅模样当真是极端正。
写至末尾处停笔,冯霁雯依旧不苟言笑。神情认真地接过下联联纸,重新在面前铺平了开来。
侍童将她写好的上联小心地捧过放在一侧晾着。
袁枚冯英廉丁子昱三人走上前去,凝神观摩着,一时竟是没人再去注意去听下联儿为何了……
“福至一户深,春来庭前闻明露凉凉洗三九,三九龄上又添锦岁。”
和珅语落。上了前来。
冯霁雯写的正是入神,至一半笔下却一滞,出声问道:“闻明露……?”
“闻明露凉凉洗三九,三九龄上又添锦岁——”这忽然靠近了不少的声音让冯霁雯下意识地微微转过了头去,不作防之下正得见一张极斯文干净的俊颜便在她身侧,含笑垂眸注视着她笔下之字。
长得确实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