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缝合夫妇已上线

金夫 非10 4892 字 8个月前

十来万两啊……

都够她全家人吃上好几辈子的了!

不,几辈子估计都还吃不完……

……

和珅陪着冯霁雯在宅子里四下熟悉了一番过后,便带着她与和琳去了祠堂给祖先上香。

望着其阿玛额娘的牌位,冯霁雯忽地想到他今早为自己挑的那支玉簪——

是想让她这个儿媳妇戴着这支簪来祭拜已故去的公婆吗?

冯霁雯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他,正见和珅从刘全手中接过三炷青香,递与她。

冯霁雯双手接过来。

在先人亡灵面前,她不敢有半点亵渎与怠慢,诚心诚意地上了香叩拜。

不管怎么说,她如今确实是钮钴禄家名正言顺的一份子了。

日后再出门儿,是要被人称作一句“和夫人”的。

冯霁雯自蒲团上被和珅扶着起了身来,算是正式接受了自己的这个新身份。

可是,作为英廉府上嫁了出去的嫡长女,她表示有点愧疚……!

这话要从秦嫫下午赶过来时,递到冯霁雯手中的那一只沉甸甸的匣子说起——匣子里装着一本厚厚的账簿,并着一把铜钥匙。

“这上头是夫人带过来的嫁妆明细,一笔笔,一件件儿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头了,夫人看一看,心里好有个数儿。”秦嫫交待道:“这是给夫人的一本,另一本奴婢帮姑娘给锁起来了,留着以备万一。”

冯霁雯起初不以为意地点着头,随手将这本嫁妆清单翻开了来看。

可越往后看,她的脸色便越发复杂。

看到一半儿便看不下去了!

“这上头记着的,都是祖父给我的嫁妆?”她向秦嫫求证道。

秦嫫闻言不禁失笑道:“一件儿不少的都给姑娘运过来了,就锁在后头的库房里呢,钥匙都给姑娘了,难不成还有假?”

冯霁雯缓了一缓,才又开口道:“怎会这么多?”

她虽管着中馈,但英廉府的全部家底儿她不并是太清楚,但她可以肯定的是,普通门第科举出身入仕的英廉府跟那些底蕴丰厚的大官宦家却是决不能比的,祖父给了她这么多嫁妆,该不会是……把整座英廉府都给掏空了吧?

她觉得祖父还真有可能干得出这种事儿来!

这到底是得有多想不开啊!

还能不能好好地做一位称职的一家之主了?

冯霁雯忽然觉得自己实在是对不住冯舒志这个冯家未来的接班人……

她这长姐当的可真好,没出嫁前就是个败家的主儿,出了嫁竟又愣是把英廉府的家底儿都给一并挖到夫家来了!

天呐,这简直是造孽啊……

冯霁雯感到万分惭愧。

也怪她太大意了,没在老爷子准备嫁妆的时候留个心眼儿……竟让他钻了个这么大的空子。

这真是一件令人欲哭无泪的事情。

握着手中冰凉凉的库房钥匙,冯霁雯一时觉得足有千斤重。

求问,如果现在要退回去的话,还来得及吗?

在线等,挺急的。

……

ps:有小天使留言说感情线有点慢,其实这本书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婚后生情的,小非认为呢,像和大人这种性格的人,让他对一个人好很容易(出于责任与道德),可让他真的发自肺腑去对一个好并接纳一个人(出于无法控制的真心)却是不容易的。

在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对对方一见钟情这种情况,不太适用于一个满腹心机,把一切都事先安排好的‘阴谋家’。

不说多难,但肯定要有个过程的嘛

所以大家别急,让我们一层层来剥开和大人的心吧

然后切片儿做一道清炒猪心?

哈哈开玩笑开玩笑。

就跟之前在棠院的时候,她那管家父亲来给姑娘送账本儿时,在外头等候通传的情形一模一样……小醒默默地在心中对比道。

神似‘前来送账本儿的管家’和珅行了进来。

他一身藏青色宽袖交衽长袍,气质如清风朗月一般干净出尘,尤其是面上还挂着一贯的淡笑,越发显得温润如玉。仿佛他无需开口说话,自身的出现就是一件足以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了。

冯霁雯从梳妆镜中看着他的倒影。

他含笑立在她身后不远处,玉树临风的模样正是应了那句:一站如山,处处是景。

通身上下从内到外,竟让人挑不出一处不足来。

见她透过镜子在看自己,和珅嘴角的笑意便更深刻了一些。

冯霁雯不知他究竟是怎么做到成日笑不离面的,又忍不住暗忖了句笑面虎,却见他已信步来至了自己身边,伸手在妆奁里轻轻翻动了两下,取出一支簪来,笑着道:“夫人今日簪这支吧?”

小仙在一旁既喜又羞地掩嘴笑了笑。

姑爷待姑娘可真好,还亲自为姑娘挑选玉簪呢。

冯霁雯望去,只见他修长白净的手指间托着的是那支白玉云纹玉簪。

不是旁的,正是那日在书楼中他所赠与自己的“信物”。

据说是他额娘留下来的遗物。

这支簪自那日从香山别苑回来之后,她便让小仙收在妆奁中了,未曾再行佩戴过。

可是……挑选首饰,这难道也是为人夫婿应尽的责任吗?

冯霁雯抬起头来看着他。

视线中仍是那张清俊干净的脸庞,那双初次在城外茶棚中相见便惊艳到了她、却也只是惊艳到了她的眼睛,此刻正含笑注视着自己。

天底下估计没几个女子能抵抗得了这种温柔的注视。

可冯霁雯心知这绝非是他真正的一面,便也就不存在能否抵抗的疑问了。

所以,这人一大清早的跟她玩儿恩爱,难道是在撩妹吗?

“爷挑的这支簪极好,是最衬夫人肤色的。配着今日这身儿衣裳,显得清丽的很呢!”小仙自和珅手中将簪子接过来,簪在冯霁雯发间,对着镜子笑着夸赞道。

这丫头拍起马屁来也是信手拈来。

毕竟是个一心盼着已为人妇的姑娘能与夫君琴瑟和鸣的好丫鬟。

早饭便是在这座“椿院”里共用的。

吃的是鸡蛋粥配豆芽馅儿肉沫包子、开花馒头。另清炒了两荤两素四碟小菜,样式不算复杂,却做的分外可口,头一天在这儿吃早饭的冯霁雯竟是吃的意外合意。

仿佛每一样儿都是按着她的喜好来准备的一样。

当然,如果在她吃饭的过程中。对面的人不要一直给她夹菜就更好了……

这让她十分地不习惯。

而且这顿饭吃下来,她觉得她房里的丫鬟全部都被他给收买了,个个儿觉得他待自己细致体贴的不成样子,是个绝佳的模仿夫婿。

真是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啊。

冯霁雯由衷地感慨道。

饭后吃茶歇息了片刻后,和珅口气温和地开口对她笑着说道:“咱们府中没有长辈,平日里夫人不必过分拘着规矩,大可当作是在英廉府时一样——只是这座宅子不大,下人也没几个,夫人住起来一时只怕会不习惯。只能委屈夫人一段时日了。”

委屈?

在北京城有座四合院儿住还委屈?

呵呵,少年,那是因为你没见识过现代的蜗居房!

冯霁雯看了他一眼,内心全然不觉得有什么好委屈的,只是从英廉府搬过来一时不习惯那肯定是免不了,闻言只是道:“无妨,地方小有地方小的好处,熟悉适应起来也能快一些。”

和珅闻言不禁笑了笑,遂顺着她的话问道:“夫人说的极是。夫人若是无事,不如去前院里转一转?一来让下人们认一认主子。二来也好顺便将家中环境熟悉一二。”

冯霁雯左右闲来无事,想着他的话又不无道理,便点头应了句“也好”。

夫妻二人这便带了两个大丫鬟出了椿院,一同往前院去。

小仙跟在后头。只觉得二人的背影般配的不成样子。

望着她时不时就要掩嘴偷笑的样子,小醒甚至觉得比起脸不红心不跳的姑娘,这丫头才更像是出嫁的那一个……

临来到前厅时,和珅与冯霁雯说道:“往前我与和琳住在官学中,甚少回家,家中便没什么伺候的下人。若夫人觉得不够。下午再找牙婆过来,到时由夫人挑几个顺眼的买回来用。”

本想事先安排好的,但怕冯霁雯不喜欢,便留着让她自个儿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