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提拔赏识

金夫 非10 4724 字 8个月前

想必是当初肄业考时闹出的那场风波,由王杰上奏天听时,让圣上留下了些许印象。

如此之下。得到赏识几乎是必然的。

这些道理冯霁雯都懂,可她还是忍不住沉默了一下。

她能说,那句什么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她竟没能听得太懂吗?

果然书读的多,还是有好处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也是不假的。

譬如和珅刚进尚虞备用处没多久便得了皇帝赏识,他虽将之称之为‘侥幸’,可事实绝非如此。

若是没有咸安宫肄业考上的出色表现事先便给皇上留下了印象,若是没有过人的机敏,和满腹的学识,纵是有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却也必然轻易抓不住这等机遇——

时运多数只是失败者的借口,和成功者的自谦。

根扎的足够深,破土是必然的。

长成参天大树,亦是迟早之事。

冯霁雯望着站在檐下满面温和的和珅,忽地想,如今她眼前这个如此优秀上进的旗人子弟,难道真的注定只能如同历史上那般凄惨收尾吗?

日后走上那条路,想也不会是他起初的本意吧。

说来很奇怪,这还是她第一次从这个主观的角度来看待和珅。

之前对他不过是按着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去客观地定义和对待。

可大约是日渐了解地深了,慢慢已将对方视作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常人,而非再只是那个被人贴上了‘大贪官’这个标记、与她毫不相关的历史人物——

面前的人,如今是真真切切地活在她面前的人。

还很年轻,一腔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

而她却已经看到了结果。

这种感觉难以言说,仿佛太早预见一个人的未来,并不是一件值得她去开心的事情。

而和珅望着视线落在他的身上,眼神却复杂幽远,抱猫而立的冯霁雯,不由笑了一声。

“夫人这是在怪我太晚才将此事告知与夫人听?”

他声音本就好听,此刻带上了一丝认错的意味,便更让人觉得温润而有磁性。

甚至于在这夜风微凉的夜色中,显得有几分别样的暖意与亲近。

冯霁雯怔了一下,自神思中回神,摇头下意识地答道:“爷说笑了,爷能得到万岁爷赏识,这是喜事,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去生气——”

“赏识还远远谈不上。虽是从尚虞备用处挪到了御前,可说到底也还是个侍卫而已。”和珅似发觉了她情绪的不对,故而有意逗她笑,末了又比喻道:“就好比是青茄子成了紫茄子,纵是红的发了紫,却也不过还是个茄子罢了。”

冯霁雯果然忍不住笑了一声。

和珅见她露了笑,这才说道:“还有一件事情,程世伯不日便要动身回云南,我思及他此番回京对我和希斋都关照良多,便想趁着明日休沐,邀他来家中做客叙别——明日还得劳夫人准备一二了。”

冯霁雯闻言玩笑了一句:“我明日一早便吩咐厨房,届时将青茄子与紫茄子都各自烧上一道来给爷解解馋。”

和珅却一脸正经地问道:“夫人怎知为夫方才提及茄子,实则是想吃烧茄子了?”

冯霁雯到底没有他的定力好,忍不住笑出了声儿来。

和珅也跟着展露笑意,同平日里的微笑不同,而是爽朗地笑出了声音来。

夜风拂过脸颊,夹杂着春日里万物蓬发的清新,令人倍觉舒适。

庭院上方,夜幕之上的星子似被人不慎撒了一把细碎的宝石,散落在各处,大小不一,光芒不定,明暗忽闪着。

……

冯霁雯次日一早便吩咐给了厨房准备中午宴请程渊的菜式。

花厅中也让人着意打扫过,又让小仙取了一盒上回英廉府前几日刚差人送来的碧螺春。

待客用的点心也换成了相较而言清淡些,不甜腻的样式。

她这厢刚将一切安排妥当,那边便有客登门。

只是来的却并不是程渊程大人——

====

ps:四千章!嘤嘤嘤赶得好急!刚修完赶紧传上来了,险些过了十二点!大家晚安哟

他照例先回了下榻的厢房中净面更衣。

最开始冯霁雯是提过要拨一两个丫鬟去照顾他的日常起居的建议的,可他推说自己这些年来在官学中求学,除了刘全儿之外不习惯有人伺候,也这没个习惯,以此婉拒。

冯霁雯也不好再坚持。

此际和珅着一身干净朴素的蓝白直裰,脚步闲适地行进了正堂之中。

冯霁雯抬眼望向他。

这人今个儿瞧着心情倒是不错的。

可转念一想,他无事时几乎时刻都是这幅笑吟吟的模样,心情似乎就没有不好的时候儿。

二人打过招呼,冯霁雯见他坐了下来,便问道:“爷可听说于齐贤一案的新进展了吗?”

于齐贤同和家兄弟结仇已久,这件事情她自然得对和珅提醒一二才行。

“今日在宫中,已然听说了。”和珅听罢笑着看了她一眼,说道:“他被无罪开释,乃是迟早的事。”

只是没想到,他家夫人对此事竟还挺上心的。

冯霁雯听罢不由怔了一下。

听这话,他是早料到于齐贤不会被定罪了?

“那爷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在背后做的手脚吗?”

“谁做的手脚并不重要。”和珅意味深长地说道:“于家是块巨石,没皇上的准许,谁也掀不动——”

于齐贤打死了一名汉人子弟,于敏中又蓄意包庇,视法度于无物,倘若皇上有心要理,整个于家都能被借此掀翻。

可若皇上不想理会,不过也就是一个‘心绞病’的由头便可搪塞过去的小小风波而已。

冯霁雯听完他的话,错愕之余便是恍然。

原来她和紫云的那些臆测,都太过片面,太过简单了。

在这个皇权大于天的局势之下,还有什么能比帝王的心思更有决策力的东西?

什么真相,什么证据。从一开始就不是最重要的。

无奈她作为一只从现代社|会游荡过来的孤魂,在遇事之时,尚且不会习惯性地去思考皇权的意义之重。

这一点十分不妙,日后必然要改。

她下意识地看向和珅。

而这个人从起初。便一眼看到了结果,且面对这样不公的结果还能泰然自若,不气也不恼。

是为一个既看能够看得穿,又能够看得透彻——

这份世故与理智,远要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这不光是智商的体现。更是情商的修为之高。

这个认知在冯霁雯的脑海中刚形成意识,便立即有一道不满的声音冒了出来——特么的同样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能这么大?

“于齐贤这回虽然得以保住性命,可此番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必然是要长一个大记性的,加之于大人也定会对其严加管教一段时日,夫人倒不必担心他暂时会再生什么事端。”他似怕冯霁雯担忧,忽然又补了这样一句话。

刚腹诽完自己的智商和别人的智商之间的差距的冯霁雯随口应了一句:“这个我倒不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了,没什么可怕的。”

和珅闻言失笑着点头。

他怎么忘了夫人昨日才刚在凤西茶楼中让人掌掴了众子弟一事?

没出嫁前就不是个怕事儿的主儿。

可就不知为何。这些分明一眼就能想到的事情,他竟未去想,而是潜意识地将她当作了一个极需要人保护与安抚的人。

不,或是说……他开始有些忍不住想要去保护与安抚她了。

这种同最初他认为自己肩上该担负起的为人夫婿皆该具备的责任感,有些相似,却又不大一样。

“今日伊江阿来过了。”冯霁雯对他说道:“带了些补药过来。见你不在家,陪着希斋说了会儿话便走了。”

和珅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转而看着她说道:“还有凤西茶楼一事,夫人也不必担心后续影响。”

咦……

刚说过。

刚说过他家夫人不是个怕事儿的。怎么又忍不住拿这种安抚性的口气开了头儿?

真是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