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肥差

金夫 非10 4892 字 8个月前

这岂不等同是白丢了。

不能丢——

“送回去。”他满面不悦地改口道:“直接给他们送回去。”

“可夫人说了,这些东西都是她代三爷您收下来的,退不得……”福英一脸夹在中间的为难相,强笑着道:“夫人还说了,和家送来的东西都是花了心思的,三爷必然喜欢,您不妨先瞧瞧再说?”

福康安闻言冷笑了一声。

花了心思的?

“拆开。”他对福英吩咐道。

他倒要瞧瞧,冯霁雯能在他身上花什么心思。

福英依言照办。

谢礼都是封了盒送来的。

三只锦盒大小不一,最大的第一只长形盒子里装着的是一株百年人参——

福康安拧了拧眉。

他倒没想到和家出手会如此大方。

虽然他傅恒府压根儿不稀罕这种东西,但和家景况如何,乃是有目共睹的——这些谢礼,冯霁雯该不是拿她的嫁妆本儿出来置办的吧?

前些时日他便常有听闻她不知节俭,和珅也依着她来,家里的吃用包括冰炭等都是上好的,花钱如流水。

和家一穷二白的,何来这么多银子供她挥霍?

不必想也知道必然是动用了陪嫁。

想到这些,福康安就觉得可笑又可气。

她脑子是进水了吗?

才成亲半年,就开始动了陪嫁?

当真是一点依仗都不打算给自己留的蠢女人。

和珅果然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满脑子净想着打她那点嫁妆的主意——真正有出息的男人,岂会做出这等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行径?

那边福英又相继打开了另外两只盒子。

分别装着一根盘起的马鞭,和一本书。

这都什么东西……

福康安皱了皱眉。

还没见过有人拿鞭子跟书作谢礼的。

他走过去仔细瞧了瞧。

却意外发现马鞭是上好的蛇骨鞭,鞭梢条形流畅舒展,鞭柄是牛骨制成,漆纹上等,福康安拿在手中一握,沉甸甸的。

他擅骑射,对马鞭自也懂得比常人多,握在手里便知是不可多得的好鞭。

而那通的书籍,而是一本字帖。

乃是怀素的《自叙帖》拓本。

《自叙帖》乃是怀素晚年所书,被誉为草书中的巨作。

而赠此拓本是由冯霁雯提出,和珅从珍藏中贡献出来的。

和家确实没钱,但珍稀难寻的古籍书画之物却不在少数。

兴许这也正是和家没钱的真正原因所在……

福康安看得眉头舒了又皱。

她是如何得知自己习草书的?

难道是之前上他在人前书了一幅草书,她记下了?

倒真如额娘所说,这几份礼确实是花了心思的。

她如今倒是很会投人所好。

他莫名冷笑了一声。

转身之际,他面无表情地丢下了一句:“东西留下吧——”

她既不想欠他,他自也不愿因这个什么恩情而遭她惦记着。

谁知道她惦记着惦记着,会不会再对他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她如今已为人妇,他可不能再冒这个险了。

……

和珅回来之时,已是深夜。

刚睡下的冯霁雯被小仙轻声唤醒了过来。

“太太,大爷醉了酒,您快去看看……”

ps:又打了个完美的擦边球,话说最近也不知道自己在忙啥,但就是连看奥运会的时间都没有,全靠刷微|博来获取零零星星的消息。

大家晚安咯。

“太太……大爷又升官儿了!”

小茶欣喜地道:“方才刘全儿回来报的喜!让奴婢赶紧跟太太说一声儿!”

秦嫫闻言也顾不得去责怪小茶失了规矩,一时也分外高兴,忙就问道:“升了个什么官儿?”

冯霁雯也放下了手中针线。??

兴许心里早已得知和珅日后的前途是如何宽广,故而听到和珅升迁的消息,冯霁雯从不会感到任何意外。

但隐约还是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出现在心底。

一是为他觉得高兴。

二来却是担忧。

“奴婢听刘全儿说是个什么收税的官儿……”小茶着急地想了想,想了好大会儿方才恍然道:“崇文门,是管着崇文门收税的官儿!”

“崇文门收税的官儿?”秦嫫脸上原本高兴的神情敛了敛。

怎么听起来……一点也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呢?

还不比内务府的这个职呢。

至少在内务府做事,说出去这名声还能响亮一些。

收税不该是税丁们干的事儿吗?

这真的是‘升’官吗?

小仙与小醒也觉得不似各自料想般的擢升。

唯独冯霁雯意外地动了动眉头。

“崇文门税关监督?”她向小茶印证道。

“对……就是这个官名儿!”小茶连连点头。

“太太知道这个官职?”秦嫫看着冯霁雯的脸色,问道:“是个几品的官儿?”

冯霁雯摇摇头。

“税关监督没有品级。”

也不直属六部之中的任何一部管辖,单有税关衙门,税关监督往上也没有直属上司。

但她之前听祖父提过,说是此职多是由尚书、侍郎或是内务府大臣兼充,此职已空缺三年之久,一应事务一直由奏派总办代为处理,金简有意把控此税关,不止一次地在朝上向皇上举荐过得力之人,可不知为何,皇上一直没松过口——

当时祖父是以看金简笑话的心态说起此事,她同舒志都在场,故而很有几分印象。

也是从那时她才知道这个崇文门关税为京城第一管关税衙门,虽税关监督没有明确品级,但除了大关之外,底下另还管着卢沟桥、东坝及海甸。京师内外十三门,也各有税局,但所收皆为零星小额,同崇文门远不能够相提并论。

换而言之,这是个管钱的。

还是个大肥差——

难道这便是和珅贪……不,发迹的真正开始?

冯霁雯内心一阵波动。

秦嫫却在听罢‘没有品级’四字之后,哑然失笑。

连个品级都没有,怎么能说是升官儿呢?

此番和珅得了这个职缺,确实称不上升官。

顶多说是兼任。

可这个‘兼任’,却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对此,大多数官员都是满头雾水。

金大人盯着这块肥肉不是一日两日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可皇上一直没松口也罢了,怎么好不容易松了口,这好事忽然就落到这个什么和珅头上了?

这人是怎么冒出来的?

有记性好些的,还勉强记得数月前和珅办过的那桩案子,记性差些或是没上心的,对和珅就仅有一个印象了——英廉的孙婿。

哦还有,据说人长得不错。

莫不是得了冯英廉的举荐?

知道崇文门税关监督向来不会任用汉人,自己没办法把手伸过去,就把这唯一的满人孙婿给扶上去了。

可真是有心机啊。

私下议论的画风多是如此。

但崇文门税关到底同旁的官职不同,它不受任何机构管制,向来由皇上直接任命,同他们这些文武百官也没什么利益冲突来往,故而虽然觉得和珅能捞着这份差事令人意外,但也只是猜测上几句便就此揭过了。

可金简就不一样了。

他跟外面那些恪守本职,混吃等死的官员好不一样,他肩负着为拢权的重责,时刻都要将朝中的风吹草动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崇文门税关监督一职,他一直想安插一位心腹亲信上去,可皇上对管钱这方面的要求一直挺高,他举荐上去的人,一个都没被看上眼。

这便罢了,不管就不管吧,谁也别管。

可如今不给他管,给别人管了,这就有点让人觉得堵得慌了。

加上之前他命户部尚书李怀志向和珅示好,和珅半分回应也无,他更加不能放心。

思前想后,金简抱着‘反正在朝中我最有发言权’的谜之自信感,当即联合了几名官员,事先组织好了说辞,欲前往御书房面圣对此任职提出委婉的异议。

只是半路被景仁宫的人给截住了。

听闻胞妹有急事要见自己,金简只得半路折去了景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