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赤灵芝(月票×30加

金夫 非10 4716 字 8个月前

“赤灵芝。”

“赤灵芝……?”和珅与冯英廉俱有着短暂的惊诧。

赤灵芝这种东西,罕见至极,玉嬷嬷口中所说的百年难得一遇都是极宽泛的说法了。

甚至几乎所有的人都只是在书中或是传言之中听说过此物。

东西一旦稀缺到了极致,便已非是单单能够拿金钱来衡量的了——纵然你富可敌国,却也不见得就一定能找得到此物。

玉嬷嬷又道:“赤灵芝珍稀罕见,一经面世必然引起世人哄抢,故而能被贩入京城的机会更是万中无一。”

换而言之,纵是要找,也只能往云贵等地打听才能有一丝希望。

可单单前往云南便要数月之久,纵是直接去取,时间上也是万万不可能赶得及的……

昨日半夏已有断言,倘若三日之内冯霁雯无法自行转醒的话,到时哪怕是大罗神仙也难挽回一线生机了。

所以玉嬷嬷此言说了与没说无异,不过是给了一丝渺茫到足以忽略的希望罢了。

“赤灵芝非寻常之物,民间自是难寻,倘若漫无目的地四下打听,无异于大海捞针。”和珅看向冯英廉说道:“可普天之下,珍稀之物聚集之处,不外乎只有那么几处罢了——”

寻常人家若得了此物,必是舍不得私藏,多半会落入非富则贵之人手中。

而赤灵芝又非比寻常的人参鹿茸可比,也绝非一般的富贵人家能够消受得起的。

冯英廉瞬间便领会了和珅话中之意。

没错儿……

与其将目光放到远在天边的云贵之地,倒不如就近在京城内外的权贵人家的范围之内留意打听一番,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我这便差人去办……”冯英廉道:“不管代价几何,只要打听到赤灵芝的下落,必要尽快带回!”

和珅点头。

“既如此,宫外便劳太岳父多加费心了。”

冯英廉一愣之后,问道:“你打算前往宫中打探?”

“正是。”

若谈珍稀之物聚集之处的话,放眼天下,必是大清的皇宫无疑了——

……

“和家还是没有消息传出来吗?”

“暂时没有。”

“那和珅等人可有异动?”

“静姨娘今日被捕之前,曾登门拜访过和珅。”

金溶月闻言冷笑了一声,挥手示意暗卫退下。

这个蠢货竟然还去找了和珅。

蠢到如此田地,倒也真是世间罕有了。

“阿碧——”

“奴婢在。”

“让人去一趟县衙大牢,带句话儿给‘秦静’——便与她道,倘若她还想她的儿子平安活下来的话,就管好自己的嘴巴,可莫要一不小心再说了什么胡话。”

阿碧应下,躬身退了出去。

另一边,金夫人尤氏正接待着一早便赶来拜访的孙氏。

孙氏在花厅中坐了近一个时辰方才等来姗姗来迟的尤氏,却依旧端着笑脸儿,不敢露出丝毫不满来。

====

ps:大家是不是以为我今天没更了?其实是两更合在一起啦,中间没时间修,就没有分开来更,但字数是平时两章加在一起的没有偷工减料哦么么哒

所以有一半是含了月票加更的,今天开始还八月份月票(然后就是整理的时候发现自己又算错了,7月份的月票总数是380张,结果我已经加了400那块儿了,多加了__也懒得抵了,就当给大家的福利吧,可这一旦牵扯到数字就生锈的脑子也真是没谁了)

这个点很晚了,大家看完就赶紧睡吧,晚安_

不料却是一句——

“请回吧。”

什么……?

静姨娘愣在当场。

和珅的反应可谓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

他似乎半点也不关心究竟是谁在背后意欲谋害冯霁雯。

可这是她如今唯一的活路了,她如何也不能如此轻易地放弃……若不然当真只能坐以待毙了!

见和珅转身欲出前厅,她急着追上前两步说道:“……你若肯答应帮我,尽管提出条件来!但凡是我能够做得到的,必会应允于你!”

已是没了来时的半分笃定与冷静。

和珅止步,背对着她,竟是一改方才的平静态度,忽而冷笑了一声。

“我想你如今似乎并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他的语气冷得逼人,道:“你哪怕再如何作恶多端,却也不该生出谋害她的心思来。”

静姨娘闻言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他话中之意。

“单凭你做下如此行径,害她至此等生死未卜的境地,你当真以为我还肯同你平心静气地谈什么买卖么?你又究竟是何来的底气敢上门来同我谈条件?”

她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身上有可供他利用之处?

他之所以没有让人将她立即送去衙门,不过只是觉得毫无必要罢了。

在他眼中,如今她不过只是一只瓮中之鳖而已。

静姨娘这才后知后觉地心惊起来。

此时再看面前这道背影,她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此行前来,从头至尾都不曾如自己所想那般占据过什么优势亦或是主动权。

“你难道当真不想知道是何人在背后暗害冯霁雯吗?”她仍不死心地说道。

“至少现在不想知道。”

和珅提步跨出厅门外。

他如今只想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夫人醒来。

其余一概,皆为次要之事。

而若没了她,一切也皆成了毫无意义的空谈。

……

当日静姨娘刚离开和宅不足半日的功夫,便被官差所缉拿,押入了县衙地牢之中。

冯英廉来至和宅之时,日头刚有偏西的迹象。

他先是在孙女儿床边坐了近半个时辰之久,得见窗外黄昏之色渐渐转浓之后,方才勉强打起了些精神来,与孙婿移步至了外间说话。

“衙门已将汪家那位姨娘缉拿归案了,此事你可听说了?”

和珅点头答:“已听刘全大致说了一遍。”

据闻这位静姨娘刚被抓到衙门里头,后脚汪士英便带着一名丫鬟赶去了县衙。

这名丫鬟据称是伺候在静姨娘身边的贴身丫鬟,据她所述,前几日曾偶然间听闻到静姨娘与另一名名叫小晴的丫鬟的谈话内容,谈话中,小晴透露出了静姨娘是假借了她的身份进的汪家,又道汪家大公子实则也非是酗酒而死,而是遭了静姨娘的毒手。

巧得是就在这名名唤小晴的丫鬟在勒索罢静姨娘的当晚,便失踪不见了,至今都未见其踪迹。

而就在汪士英前往县衙之前,汪家下人方在后院的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小晴的尸体。

人是被利物刺穿了喉咙而死,经仵作验查过,可以确定人是在两日之前被害身亡——恰与其与静姨娘谈话过后的失踪时间相吻合。

于是种种迹象皆表明了静姨娘是担心小晴将自己的秘密透露出去,这才选择了杀人灭口,事后担心事情败露,便决定了出逃之举。

这些皆是最新的进展,案子今日未曾正式提审,故而尚未被公诸于众。

“汪士英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消除汪家包庇逃犯的嫌疑罢了。”冯英廉讲道:“可衙门里的人也不蠢——倘若没有汪家大公子在,她何以能在短短时间内搭得上汪家的丫鬟,又能说服其如此铤而走险地替她更换身份?”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之事。

“所以汪士英必然还会因长子被害一事一阵好闹——”好借此来顺水推舟地混淆耳目。

“你可是早便料到了官差们必能在汪家找得到足以指证静姨娘的罪证?”冯英廉与孙婿问道。

孙女遭人暗害一事如今尚且不宜宣扬,但该抓的人自然还是要抓的,只是名目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