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臣子自然要以国事为重,可一想到傅恒如今凶险未卜的处境,心底难免还是倍觉不安。
这些时日以来她一面准备着女儿出嫁事宜,一面打理着家中琐事,表面看似与往日无异,可暗下却是一夜好觉也不曾睡过。
日日焚香念经,只祈祷着傅恒能够化险为夷,早日归京。
屋顶上的积雪消融,雪水沿着廊檐往下滴答着,砸在廊下的青砖上,形成一片片小水洼。
同一日,香山别苑贴出了一张“致歉布告”。
布告之上,极详细地罗列出了金溶月近年来所抄袭剽窃的诗词文章之名,并缀明了原作名号。
整篇布告皆为袁枚先生亲笔,其在布告之上表明自己教徒无方,枉为师表,亦无颜再以香山枫会之名广聚天下有才之士前来,故从即日起,自愿请去操办香山枫会的资格。
又于末了告诫天下学子“以德载文”,德在前,方为读书之本。
“分明是金家小姐抹黑了袁先生的名声,怎么到头来还要让袁先生站出来承担啊?”
小茶听完小野子打听来的消息,瞪眼说道。
冯霁雯也在旁边轻轻叹了一口气。
她早知道以袁先生的性子,必然不会置身事外。
小野子道:“奴才听老太爷说,以后香山别苑再不会举办诗会了。”
“如此一来,袁先生心里怕是得空落一阵子了。”冯霁雯略有几分歉疚之意。
坐在一旁的冯舒志却道:“我看倒未必——昨日里袁先生来过,我听他与祖父说待明年打春,便四处游历一阵子去,日后也不会再操办什么有的没的诗会了,省得一旦真的办起来了,想脱手都难。”
冯霁雯听得眼角一抽。
一旦真的办起来了,想‘脱手’都难?
她不禁想起了之前曾听祖父提起过,起初的香山枫会不过是袁枚先生用来宴请好友的私人聚会而已,只是一来二去地,慕名前来之人便多了起来。
所以还真有可能是‘不一小心给办大了’。
“太太。”
此时小仙自外面走了进来,禀道:“有客人上门求见。”
====
ps:第二更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从作下那首诗开始,冯霁雯似乎便料准了金溶月接下来会有怎样的举动。
“她心性如此,并不难猜。”
冯霁雯说道。
“起初我还不信亭之当年之事是她暗中构陷。”靳霖板正的面孔上带着一丝冷意,“可得见她今日之态,方知这世间人心之险恶,竟与年纪长幼没有半点干连。”
不愧是金家教出来的好女儿。
“只是如今还拿不出证据来。”冯霁雯看向靳霖问道:“靳先生可见过刘大人了?”
伊江阿探听来的消息,向来可信,但他的消息网也有着需要遵循的规则,故而这些与刘家非亲非故的人是绝无可能会站到明面上作证的。
所以证据,还是得自己找。
而对当年之事了解最清楚的,无疑是刘家人。
不料靳霖想也不想便道:“见他们如何?”继而冷声道:“当年亭之出事,若非是他们不问青红皂白便责罚怪罪于她,亭之兴许也不会生出轻生的念头来!”
彼时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足够可怕了,更遑论是家人的不信任。
那时亭之不过才十三岁的年纪,哪里能承受得了这些!
想到这些,靳霖便气得发抖。
他无子无女,唯将刘亭之视为己出,这些年来,每每想到她出事之时自己远在他乡,未及照看,便觉愧疚至极。
偏生出事之后,刘家似将此事当作了忌讳不愿再提,他悲愤之下,又因徒弟离世而心灰意冷之下,离京一去数年未回。
时隔至今,再回到京中,不料却遇到了似对当年之事有所了解的冯霁雯。
忽如其来的线索,让他重新起了为刘亭之洗脱不堪之名的念头。
但刘家人,他却是绝不想再见的。
冯霁雯闻言劝道:“想要证明刘小姐清白,必然要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若单靠先生一人之力,只怕极难。”末了又道:“刘大人与刘夫人晚辈也曾见过数面,依晚辈拙见,刘家书香门第,对此事必然是忌讳的,当年之举只怕也是迫于无奈而为之——刘小姐过世,于他们而言定也是极难接受的。”
想来他们也不曾料到刘亭之会以这种刚烈决绝的方式来了结这一切。
靳霖听罢冯霁雯所言,冷笑了一声。
“你言下之意是让我与刘家一同详查当年之事?”他讽刺地道:“他们只怕会认定我在多管闲事!”
见他对刘家成见已深,冯霁雯也不多劝。
只是这厢刚在心里念了一句‘解铃还须系铃人’……